瑶族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与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3-30 16:11
目的了解广西瑶族在校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心理调适能力之间的关系,为瑶族大学生自杀和自伤行为的预防及干预提供支持。方法于2019年4—5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3所高校844名在校瑶族大学生进行人口学及心理复原力、宽恕等问卷调查。结果广西瑶族大学生中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0.90%,存在自杀计划的占4.62%,有自杀准备的占3.55%,存在自杀行动的占2.84%,存在自伤行为的占12.56%。存在自杀意念学生的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Hearland宽恕量表总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5.54,-4.97,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宽恕他人得分高与自杀心理行为(OR=0.28)和自伤行为(OR=0.32)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瑶族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宽恕、自我怜悯等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自伤行为间存在密切联系,可通过提高瑶族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降低自杀和自伤行为的发生。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4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广西瑶族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
2.2 有无自杀自伤行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得分比较
2.3 广西瑶族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对自杀自伤行为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复原力分析: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 何山,杜丙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8)
[2]医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J]. 范佳丽,何苗苗,许亚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06)
[3]青少年调节聚焦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元情绪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J]. 蔡雪斌,桂守才,唐易齐,王心怡,童张梦子. 心理科学. 2018(03)
[4]高中生心理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汪帅桢,刘晓宇,丁建飞,方玲娜,程周菁,左衡,吴文昊,张洪波.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5)
[5]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J]. 范佳丽,何苗苗.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01)
[6]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 李梅,高刚,马国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3)
[7]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J]. 李伟,李坤,任育红,牟德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8]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J]. 葛瑞钦,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8)
[9]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J]. 肖勇,汪耿夫,杨海,王路晗,胡国云,徐耿,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1)
[10]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J]. 阚双余,郑小方. 中国公共卫生. 2013(02)
硕士论文
[1]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前瞻适应的关系研究:家庭复原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D]. 郭虹蔓.四川师范大学 2019
[2]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 毛绍菊.南昌大学 2017
[3]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继香.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9779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41(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广西瑶族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
2.2 有无自杀自伤行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得分比较
2.3 广西瑶族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对自杀自伤行为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高职生心理复原力分析:应对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J]. 何山,杜丙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8)
[2]医学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J]. 范佳丽,何苗苗,许亚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06)
[3]青少年调节聚焦对心理复原力的影响:元情绪和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J]. 蔡雪斌,桂守才,唐易齐,王心怡,童张梦子. 心理科学. 2018(03)
[4]高中生心理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汪帅桢,刘晓宇,丁建飞,方玲娜,程周菁,左衡,吴文昊,张洪波.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5)
[5]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复原力的关系研究[J]. 范佳丽,何苗苗.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8(01)
[6]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 李梅,高刚,马国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中国学校卫生. 2017(03)
[7]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J]. 李伟,李坤,任育红,牟德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8]大学生自杀未遂与攻击性抑郁焦虑的相关分析[J]. 葛瑞钦,郑德伟,张增国,孙宏伟,陈新岗.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8)
[9]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J]. 肖勇,汪耿夫,杨海,王路晗,胡国云,徐耿,苏普玉. 中国学校卫生. 2016(01)
[10]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J]. 阚双余,郑小方. 中国公共卫生. 2013(02)
硕士论文
[1]农村留守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前瞻适应的关系研究:家庭复原力与积极心理品质的中介作用[D]. 郭虹蔓.四川师范大学 2019
[2]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 毛绍菊.南昌大学 2017
[3]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继香.山东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9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10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