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模式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模式设计研究
【摘要】: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是以"微课"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为中心,利用流媒体制作技术,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一种教师教研活动。"微课"校本教研模式设计框架具体表现为:组建教研团队、确定教研主题、制定教学设计方案、开发"微课"视频、利用"微课"视频以及评价。
【作者单位】: 宿迁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5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微课程视域下教师胜任力的诊断与提升路径研究”(2015-R-4571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72.5
【正文快照】: 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是以“微课”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为中心,利用流媒体制作技术,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一种教师教研活动。“微课”校本教研模式设计框架具体表现为:组建教研团队、确定教研主题、制定教学设计方案、开发“微课”视频、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敏;刘华祥;;关注教师知识发展 促进新课程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期
2 李文昊;刘银环;;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3 袁德辉;;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泛函分析课程的教学反思[J];大学教育;2013年12期
4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年14期
5 刘慧霞;马建伟;闫秀英;闫长虹;;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年04期
6 陈绯;王志有;陈林;周袭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涛;王月;;“缓冲溶液”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吴建慧;;巧妙设问博得精彩满堂[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年09期
8 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9 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年23期
10 刘梅;;浅谈“微课”及其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莹;刘景夏;张兆东;胡冰新;王娜;;“零输入响应”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杨修;倪轶兰;;西部高校数字化建筑设计与模拟分析课程教学探讨[A];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王静;先德海;;系统解剖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梁辉;;“微课”该如何走进中职教育的课堂[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5 卫玉;金慧;;高校公共计算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郑红;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恰;教师培训教材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章韬;师范生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雪芬;一元微积分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孙立坤;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罗虹;“医学统计学”微课程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学习分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初任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亚云;空乘班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朱勤;农村七年级学生数学开放题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冬冬;基于视频课例的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晓琳;QUILT框架下中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慧;通用技术教师基于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益峰;高职电子专业学生三角函数学习困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韩慧敏;专家型数学教师盛淳的专业成长调查[D];苏州大学;2011年
9 袁小强;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及案例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陈淼君;中学数学教学网站发展现状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刚平;;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年06期
2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8期
3 胡小勇;;信息化环境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1期
4 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6期
5 胡铁生;焦建利;汪晓东;胡小勇;;发达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砚祥;胡治禄;郝忠勇;;“在线教研”:传统教研模式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2 李志强;王慧;;“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09年06期
3 华俊昌;;谈“教、研、训”一体化主导下的多种校本教研模式[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07期
4 乐维英;;基于共同体文化的跨校际教研模式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5期
5 冷作福;;基于教育云环境的教师教研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08期
6 孙立春;建立素质教育教研模式[J];人民教育;1996年10期
7 肖志刚;;创新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成长[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年06期
8 郭美耀;蒋理禄;;构建“五课一反思”教研模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年Z3期
9 李志强;王慧;;“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09年04期
10 杨瑶;;“集体磨课”,一种新型校本教研模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年Z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乔建军;邢跃红;朱向阳;陈忠安;谈永法;;构建“一课多案、多人反思重建”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2 唐学全;;即时“三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3 乔建军;邢跃红;朱向阳;陈忠安;谈永法;;构建“一课多案、多人反思重建”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 周跃宝;;农村中学语文教研组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王小国;;探校本教研活动-说课与新课程的有效揉合——我校英语教研组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梅;淮安清河区:创新教研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3年
2 扬州市三元桥小学 沈梅 周阳;互助式校本教研模式实践[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湖北省钟祥市教学研究室 通讯员 刘东平 王s,
本文编号:1249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24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