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困境与超越:学校教育中的刻奇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6 09:42
  “刻奇”一词源于德国慕尼黑方言Kitschen,原义是“涂抹”。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对“刻奇”进行了重新地解读,他赋予了“刻奇”新的含义:泛指具有典型的群体性虚假的感动与自我感动心理特征的社会现象。经过昆德拉重新解读之后,迅速刮起一轮热潮,人们不断用“刻奇”这一概念去界定、划分和批判与解读众多的社会现象。当然,这其中有不少是对“刻奇”一词地误解与乱用,但更多的是“刻奇”一词延伸的含义和典型特征在当前社会中的显现与凸显。作为一种社会性现象,“刻奇现象”切实的学校教育发生联系,日益在学校教育凸显出。因其具有群体煽动性和强迫性,给学生、教师、学校感动教育、崇高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虚伪感动、嘲笑感动、拒绝感动;虚假崇高、荒诞崇高、躲避崇高成了学校教育中的常态,成了学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刻奇现象”背景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感动教育与崇高教育,超越“刻奇现象”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申感动及感动教育、崇高及崇高教育的正确理念,为感动教育和崇高教育正名;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刻奇现象”,理直气壮地开展感动教育和崇高教育,在感动教育和崇高教育中介入价值引导与价值关涉,并结合学校公共生活的拓展,来实现对“刻奇现象”的超越,促进感动教育和崇高的升华,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论文第一章是序言部分,主要是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及研究背景,从刻奇一词的词源及其演变,及由此而带来的“刻奇现象”现象及其对学校感动教育和崇高教育造成了影响做了阐释,通过文献法和哲学思辨法对和论文研究相关的概念作了界定,对研究的核心主题作了文献综述等。论文第二章是主要阐述了“刻奇现象”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产生的影响。第三章对学校教育“刻奇现象”的给学校感动教育带来的困境进行具体的分析。第四章对学校教育“刻奇现象”给学校崇高教育带来的困境进行具体分析。第第五章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最后是论文的结语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研究的缘起
        二、关于“刻奇”
        三、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刻奇
        二、感动
        三、崇高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刻奇与社会、文化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感动与感动教育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崇高与崇高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校与刻奇:学校刻奇现象的概述
    第一节 “刻奇现象”在教育中的表现及其特征
        一、“刻奇现象”在教育中的表现
        二、教育中“刻奇现象”的特征、
    第二节 刻奇现象中潜藏的价值观
        (一) 绝对化的生命价值观
        (二) “机心”式追求方式
    第三节 刻奇现象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章 感动的境遇:刻奇现象对感动教育的挑战
    第一节 感动在教育中的表现和意义
        一、感动及感动教育的表现
        二、感动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刻奇现象”对感动教育的挑战
        一、“刻奇现象”下的虚伪感动
        二、“刻奇现象”下的嘲笑感动
        三、“刻奇现象”下的拒绝感动
第四章 崇高的境遇:刻奇现象对崇高教育的挑战
    第一节 崇高在教育中的表现及意义
        一、崇高及崇高教育的表现
        二、崇高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崇高在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一、“刻奇现象”下的虚假崇高
        二、“刻奇现象”下的荒诞崇高
        三、“刻奇现象”下的躲避崇高
第五章 回归与超越:学校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重申感动教育和崇高教育的理念
        (一) 重申感动教育与崇高教育的生命关怀精神
        (二) 重申感动教育与崇高教育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 以理性和价值的引领来感悟“刻奇现象”
        (一) 教育回归德性教化
        (二) 教育诉诸理性的教化
    第三节 以公共生活的拓展来超越“刻奇现象”
        一、拓展学校公共生活
        二、拓展社会公共生活
结语:重申感动与崇高教育的精神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捷;;论80后的“刻奇”与反“刻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李明明;;关于媚俗(Kitsch)[J];外国文学评论;2015年01期

3 李明明;;西方文论关键词 媚俗[J];外国文学;2014年05期

4 杨杨;宋诗婷;邝新华;钟瑜婷;;66种刻奇中的“自我感动术” 总有一种刻奇让你泪流满面[J];东西南北;2014年17期

5 景凯旋;;刻奇:美学的还是伦理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李华裔;;也说“刻奇”[J];粤海风;2014年02期

7 刘铁芳;刘艳侠;;精致的利己主义症候及其超越:当代教育向着公共生活的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8 李春森;;美术教育中的崇高美[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年12期

9 费多益;;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10 赵仁青;;感动教育之哲学管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593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593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