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温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1 22:25

  本文关键词:温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活变动事件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温州市 发病数 传染病疫情 特征分析 农村学校 食物中毒


【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chools in Wenzhou,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e reported data of scho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76 scho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re reported from 2004 to 2007 in Wenzhou. The number of cases reported was 9709, including 142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8667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ccounting for 80.68% and 89.23 percent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as more than that of food poisoning. The number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rural areas was 144. The number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rural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rban area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mainly occurr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nclusion School is the place of high incidence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especially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rural areas are high incidence areas. The educat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 Take feasi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苍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G478;R181.3
【正文快照】: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近年来各地学校中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时有发生[1-3],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更好地处理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掌握其流行特征及其规律,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玉芬;杨沧江;刘晓强;陈磊;郝林会;郑艳;;云南省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2 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梁绍伶,杨美才,陈岳波;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广西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3 郑高,叶丽萍,林馨,陈杨伟,张宏;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4 孙明华,徐佩华,张礼根;某学校细菌性痢疾水型暴发的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4年04期

5 孟军,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杨美才,陈岳波,吕炜;2002~2003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7期

6 陈婉雯;刘艳璋;张泽武;;东莞市2005-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李铁钢;刘维斯;秦鹏哲;刘于飞;王玉林;何丽娟;;广州市海珠区一起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8 林玫,龚健,董柏青,李翠云,廖和壮,张咸奇,玉明科,古廷思,黄勇,陈茁,权怡;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J];实用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9 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刘咸桢;张程;饶俊;李欣;;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3期

10 傅小鲁,苏应雄,徐勇,冯戈;HACCP在学生集体用膳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弗莱蒂;杨文彬;;排球运动员“跳跃膝”的流行病学研究[J];体育科研;1987年06期

2 ;西德科学家瓦格纳认为体育锻炼不一定能延长寿命[J];当代体育;1989年09期

3 陈溥林;;TDR的情况介绍(续) 人力资源开发[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2期

4 西尔伯曼;澹厂;;幽默和健康——一种流行病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09期

5 涂相仁;;冠心病患者的身体锻炼[J];体育学刊;1991年01期

6 王束玫 ,李绍忱;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逻辑推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周卫平,张震球,,何秋成;搞好临床医学专业的流行病学教学[J];医学教育;1994年11期

8 史和福;艺术体操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6年12期

9 赵建章,范新刚,王玉明,张凤西;聊城市 4~16 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2期

10 周捷,田得祥,任玉衡,胡跃林,敖英芳,史和福;足球运动创伤初步流行病学研究[J];体育科学;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燕敏;D.L.Smith;;空调室内氡浓度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2 赵恩嘉;朱云龙;李会忠;;唐山市5年间摩托车车祸流行病学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孙振晓;王福席;崔义才;刘方礼;付伟;吉立;于相芬;;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张俊红;钱幼琼;郑德元;;类维生素A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索颖;邢维常;鲁梅花;;“洛比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实验和营养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6 刘东莉;陈永鹤;张松;胡静宇;;飞行、地勤人员血清锌、铜、钙含量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7 张锦;;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立足肝脾肾辨证论治糖尿病[A];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9年

8 Louis Lasagna;王进化;;帕金森氏疾病治疗中的抗坏血酸和左旋多巴[A];美国营养进展基金会第一届国际营养学会议学术报告选编[C];1981年

9 魏慧娟;罗贤懋;杨湘平;;钼和钨对SD大鼠乳腺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10 周北凡;;膳食营养和冠心病的关系[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初卫华 通讯员 王伦;胃癌高发区流行病学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0年

2 蒲昭和;先天不足 过补有害[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卢晓娣;心脑血管病居老年疾病首位[N];人民日报;2001年

4 凌霄;多种慢性病成为我国重大医学难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5 张正荣 译;病原体导致慢性疾病?[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刘卫宏 唐时奎;蛋奶易致儿童食物过敏[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蒲昭和;常吃含钾、钙、镁食物可降血压[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汤成光;警惕非典流感结伴袭来[N];广州日报;2003年

9 张荔子;非典流行病学研究取得进展[N];健康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赵绍华;每天新增3000糖尿病说法不实[N];健康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2 胡燕;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3 陈坤;结直肠癌环境与宿主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杜娟;SEN病毒分子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5 梁翠玲;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施文;上海市骨关节疾病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马寰;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8 王正寰;四川省石渠县藏狐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万永继;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若干种群的研究与控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欧阳玲;外阴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与HPV感染状态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爱群;纺织厂工效学因素与女性生殖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2 李李;某石化企业化肥厂职业人群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3 任路忠;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4 陶欣荣;男性不育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5 翟金霞;糖尿病的TAP基因多态性及某些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6 沈冲;类风湿关节炎的某些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7 罗晨玲;肺癌患及其家庭成员P53异常和GSTM1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8 林辉;饮水氯消毒与膀胱癌、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联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9 冯翔宇;重庆市主城区动物携带大肠杆菌O157的流行病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10 李芳芳;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6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36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