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师生成才环境与和谐校园的创建
本文关键词:改善师生成才环境与和谐校园的创建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创建和谐校园以师生成才为目标追求,是改善师生成才环境的重要保障。只有努力改善师生成才环境,并以此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突破口,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和谐校园的创建,切实体现教育园地对人的终极关怀,促进师生顺利成才。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 Onl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 and as a breakthrough in creating a harmonious campus , w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in our country , embody the ultimate concern of the education garden to the people , and promote the smooth succ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
【作者单位】: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FGB080529)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07sk134)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明的精神领地,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示范园地,迫切需要努力建成引领人们追求高雅与进步的和谐校园。以师生成才为目标追求,是改善师生成才环境的重要保障,唯此,才能在和谐校园创建中坚持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虞桦;;管理的和谐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管理现代化;2006年01期
2 季燕;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曾学龙;周晓燕;;切实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管理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玉纯;;论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管理效能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黄明枫;刘家良;黄琛;;广州大学城校园建设的开放性与和谐管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段溢波;舒国燕;;实行人本管理,建设和谐大学[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4 赵柯;;从人类发展生态主义观点分析形成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J];考试周刊;2009年35期
5 刘菲;;高校和谐管理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喻权良;;管理的和谐与和谐图书馆的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2期
7 刘琰;;刍议科学发展观下的和谐校园建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刘红;曹红亮;陈海燕;;构建和谐农科院的思考与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9 胡子文;姚圣国;;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10 邓泽军;;创建和谐校园应以改善师生成才环境为突破口[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孟煊;;简议领导核心理念——“以人为本”[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04期
2 王振宏;;好课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8期
3 张云潮;;“以生为本”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关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4 纪荣起;;论以人为本[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S1期
5 宋扬;;以人为本 提升管理水平[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2期
6 胡美香;;浅谈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7 朱靖华;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J];中小学管理;1998年12期
8 贺苗;;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纵横谈[J];中国卫生人才;2011年09期
9 李先容;;如何抓好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10 ;以人为本,开放创新 特色鲜明的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吉泽;尹惠;;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宋德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秦薇;;平和心态、换位思考,以人为本,加强沟通、理解,是传递护患关系的“良药”[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李俊;;各科之间的和谐与教师的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宗常;;谈学习型党组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图书馆服务[A];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正建;;以人为本 做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小菁;以人为本 司法为民[N];解放军报;2011年
2 记者 王云霞 通讯员 刘宏;以人为本 科学有效宽严相济实现跨越[N];兰州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于怀清;以人为本 画就妇女维权蓝图[N];中国妇女报;2008年
4 张汀;人事工作要以人为本[N];江苏经济报;2009年
5 辽宁省凌源市工商局 牛树起 董国文;加强监督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N];中国工商报;2003年
6 黄明华;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N];蚌埠日报;2005年
7 梅传众 沈东坡;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陈进书;以人为本 增强活力[N];兵团日报(汉);2005年
9 吴继军;企业和谐以人为本[N];中国电力报;2005年
10 张晓峰 作者单位 辽宁绥化电业局;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N];中国电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艳玲;论“以人为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3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2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