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单位制度、科层体制与当前我国学校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27 02:41

  本文关键词: 单位制度 科层体制 学校教育 学校改革 出处:《教育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的单位体制尽管自市场化改革以来逐渐弱化,但至今依然在总体上对学校教育的资源配置、干部任命、人事管理乃至学校的专业自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学校作为传统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依然保留着鲜明的单位制度特征。对学校教育的科层制架构与运作的反思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之一,我国的教育改革还需面对中国学校科层制的独特问题。当今我国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瓶颈是单位制与科层制相互交迭的结果,从单位制与科层制两个视角分析当今我国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困境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明确改革所应致力的方向。
[Abstract]:Although the unit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weakened gradually since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it still generally allocates the resources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appoints the cadres.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even the professional autonomy of the school has a decisive impact. School as a traditional system of institutions. The reflec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of the subject system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them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ll over the world.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still has to face the unique problems of Chinese school hierarchy system. Nowadays, the bottleneck of school reform in our country is the result of the overlapping of unit system and subject hierarchy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nit system and hierarchy system, it i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nd make clear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t system and hierarchy system.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2JZD046)成果之一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我国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瓶颈,是我国社会特有的单位制度与现代社会兴起的科层体制相互交迭的结果,从单位制与科层制两个视角分析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困境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明确改革所应致力的方向。一、单位制度及其在当今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体现与影响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挺;龚波;;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法人身份问题[J];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 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3 张娜;;论科层制改革与学校自主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6期

4 宋京;;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分析——基于单位制度的解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慧蕾;单位制下的学校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勇;;财政学的基本问题——兼论中国财政学发展的着力点[J];财政研究;2017年12期

2 殷浩栋;汪三贵;郭子豪;;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理性——对于A省D县扶贫项目库建设的解构[J];社会学研究;2017年06期

3 吴莹;;空间变革下的治理策略——“村改居”社区基层治理转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年06期

4 门豪;;总体性社会与即时性治理——探源“社会底蕴”[J];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11期

5 豆书龙;;项目制运作遭遇困境的文化反思——基于董村扶贫项目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11期

6 陈志广;;中央民政专项转移支付配置:地方行政力量的作用[J];当代财经;2017年11期

7 赵琼;;企业社会工作的内部嵌入机制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06期

8 侯利文;徐选国;;社会、历史与制度:迈向社会工作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分论坛会议综述[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06期

9 马凤芝;开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转向及其挑战——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10 严宏;周晓梅;;党代表嵌入与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优化——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长白学刊;201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群群;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2 朱海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单位的职能分化与结构变迁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蒋超群;YZ市中心医院医保基金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飞舟;;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J];社会;2012年01期

2 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陈硕;;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品供给[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5 周飞舟;;锦标赛体制[J];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

6 荀丽丽;包智明;;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吕艳辉;;高等学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定位之理论检视——兼论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改造[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8 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杨雪冬;责任政府:一个分析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t ;对中小学校长角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新其;;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推进学校改革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陶然;;如何保证学校改革成功[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柯森;学校改革如何变得有效?[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6期

4 戴铜;发展是学校改革的第一要务[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Z1期

5 尹后庆,吴增强;社会变迁中的学校改建——上海地区学校改革问题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6 毛继平;学校改革中的成本与效益[J];中国石化;2003年01期

7 范冰;英国学校改革新举措——“教师减负”工程简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1期

8 刘朋;关注发展型组织:学校改革的新主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9 杨颖秀;学校改革的陷阱[J];中小学管理;2005年08期

10 傅禄建;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深化转制学校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化冬;时勘;;学校改革对中国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CCCRE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国组报告[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余冠仕;学生应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大受益者[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茂;芝加哥大学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任是学校改革的动力源泉[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冯亚茹 作者为连云港师专纪委书记;推进校务公开的原则[N];连云港日报;2007年

4 记者 赵静 通讯员 陈丽娜;认真学贯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进“两新”“三区”建设[N];青海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孙鹏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奋斗[N];平顶山日报;2011年

6 汪明;购买“学区房”,,家长还须多思量[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朋;学校改革策略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苑蔚;美国公校私营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7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67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