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学女生性病与毒品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本文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物质相关性障碍 知识 健康教育效果 学生 贫困区 贫困地区 艾滋病病毒 中学女生 毒品问题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对性病和毒品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安徽省某贫困县6所中学的中学女生共1492名,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再用同样问卷复查。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女生对于性病和毒品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有23.26%,24.46%,21.65%和13.47%的女生分别认为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艾滋病不是性病,8.78%和11.73%的女生认为农药和氰化物是毒品,干预后比例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16.55%的女生在干预前认为性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干预后减少为1.28%(P0.05);仅有57.71%的女生在干预前知道吸毒共用针具会传播艾滋病,干预后提升至82.94%(P0.05)。80%以上的女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途经了解毒品知识。结论贫困地区女中学生性病与毒品相关知识匮乏,应对中学女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drugs among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oor area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 unif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followed by a one-month intervention in health education, followed by re-examination with the same 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 health education, girls were less aware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drugs. 21.65% and 13.47% of the girls thought syphilis, gonorrhea, condyloma acuminatum and AIDS were not venereal diseases 8.78% and 11.73%% thought pesticide and cyanide were drugs, respectively.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 value of 0.05% and 16.55% of the girls thought that STDs were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respiratory trac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decreased to 1.28%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and only 57.71% girls knew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at sharing needles with drugs would spread AIDS. After intervention, more than 82.94% of female students learned about drugs through radio, television and newspaper. Conclusion femal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oor areas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STD and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raise their awareness level.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巢湖技术学院;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编号:2005-NGS-YY-5) 安徽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
【分类号】:G4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杰民,刘娜,陈爱平,杨功焕;中国人群2002年对感染性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玲莉;儿童艾滋病4例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年05期
2 施学忠;王文华;谢婧;杨永利;;艾滋病流行态势与预防现状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曹志友;曲保忠;王新成;卢春生;;在校医学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侯安继,刘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年01期
5 刘洪普,顾军,张合恩;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12期
6 龚启明,张欣欣,仇德琪,陆志檬;23例HIV感染者临床特点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唐跃军,孙秀成,张冬林,黄四新;农村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8 靳晓红,刘元东,李敬云,苗中水,付留杰,程绪浩,杨坤,苗青;现役军人AIDS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2期
9 屈文妍,田建华,徐克沂,王克荣;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危机干预[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10 张连生,贾硕柱;大一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宁校;葛凤琴;顾恒;张君炎;;HIV在中国传播的促进因素对策思考[A];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吴李梅;许亚平;严丽英;沈云良;严军华;杨雪观;;初中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A];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网络建设培训班艾滋病防治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明泉;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人口学因素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2 张绍慧;河北省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3 李雷;南阳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杨清;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结合扶贫的HIV/AIDS综合防制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向敏;女性吸烟者香烟品牌偏好及其相关变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士保;威海市居民艾滋病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洪霞;医学生艾滋病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何佳;不同特征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与行为特征的现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晓宇,王学良,王建军;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 态度 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2期
2 陈晶琦,李祥虹,王兴文;高中学生2062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4期
3 闫静弋,席庆兰,杨育林,张迎修,毕振旺,魏霞,徐留臣;山东省城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年04期
4 钱跃升,张静,吕翠霞,刘学真,傅继华,王同展;山东省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6期
5 黄礼兰;郑寿贵;郑海鸥;郑伟;王琴;;浙江金华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年03期
6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周灵妮;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廷尉,汪凯;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健康月刊;1988年05期
2 刘志民;;青少年与爱滋病教育[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88年03期
3 王金玲;1989:中国的重要任务——对性病重现的社会学思考[J];浙江学刊;1989年03期
4 金钟;;请洁身自爱——京城第一家性病诊所见闻[J];体育博览;1989年04期
5 黄鸿鸿;美国公立学校的性教育课[J];中国健康月刊;1990年06期
6 莱欧拉多·德拉·克鲁兹;许春芳;;性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年06期
7 陈彩仙,戚思平;女性生殖器急性淋病双球菌感染10例报告[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5期
8 贾昭衡;认真导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年05期
9 丁邦平;;美国中小学性教育及其课程改革评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年03期
10 任涛;徐拥军;刘云嵘;;中国避孕套使用现状及需求展望[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明清;田先芝;刘新沛;于茂华;;性传播疾病对妊娠及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2 张培智;;性病诊疗现状和对策思路[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孙文桂;;当前性病诊治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赵金然;孙志明;;从生殖健康看性传播疾病[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高保勤;;浅谈性病防治态势与控制[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孙螽菊;柴燕杰;;尖锐湿疣治疗后护理及心理护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7 梁惠英;;二氧化碳激光结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尖锐湿疣及术后护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8 刘素民;;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朱哲洙;刘伟;金红;刘兰花;丁勇;;156例不育男性精液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结果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卞文伯;;运用陈氏龙胆泻肝汤治疗STD奉隅[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振辉 通讯员 刘东红;哪些性病症状 会表现在眼部[N];广东科技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侯静;纳米防病毒技术能否保证人们健康?[N];科技日报;2008年
3 熊君慧;烟台四维生化推出新型健康产品[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绍飞 宋忠雷;未婚未育者 前列腺不宜“热疗”[N];广东科技报;2008年
5 杨志俊;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武器”[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6 通讯员 王莹邋孔晓明 记者 倪秀萍;“免费”非关键,健康教育缺失是主因[N];南京日报;2008年
7 记者 余海蓉 实习生 田雪皎 通讯员 党姣;超重者比例上升 首次性行为提前[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舒枫 骆熠;图文并茂看巾帼 一片冰心在玉壶[N];郴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罗猛;来宾构筑立体防线预防出生缺陷[N];广西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霞;过半青少年网上展示危险行为[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岗;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基因芯片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赵蔚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优化密码E7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涂晓雯;上海市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长期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梁永利;家蝇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重组表达[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可佳;CRT-HPV重组DNA疫苗和RNA干扰技术对HPV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郑毅春;中药抗病毒胶囊对RGH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抗HSV-2潜伏感染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王千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某些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刘爱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性传播生殖器溃疡性疾病病原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9 张铁军;淋病流行特征及淋球菌耐药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孜;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静;四种杀微生物剂候选物体外抗HIV-1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活性的初步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慧娟;性病病原体低密度基因芯片的初步研制[D];青岛大学;2004年
3 徐刚;合肥市部分人群艾滋病认知与行为状况干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4 侯淑萍;天津市耐药沙眼衣原体野生株的细胞学及基因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5 李红;沙眼衣原体J型野生株ompA基因重组子的构建[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6 白双勇;潞西市、陇川县两地RTI、STD、HIV/AIDS流行情况及快速评估报告[D];昆明医学院;2004年
7 张敏;SA方法在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服务需求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8 李姝;非淋菌性尿道炎与HSV关系探讨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任冰冰;消支饮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73例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10 霍永生;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免疫治疗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5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4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