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校本管理理念与校长角色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3-05 11:22

  本文选题:校本管理 切入点:基本理念 出处:《教育探索》200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校本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校本管理的基本理念包括权力下放、参与式管理、合理的激励机制、重视学生发展、保持信息沟通、重视学校组织文化等。在校本管理理念指导下,校长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变成了一个组织者、服务者、协调者和营造者。
[Abstract]:School-based management is a new management model, which embodies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The basic concepts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nclude decentralization of power,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reasonable incentive mechanism, emphasis on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the principal's role has also changed into an organizer, a server, a coordinator and a builder.
【作者单位】: 开封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民,侯小波;西方校本管理及其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黄幼中;高校师资资源管理浅析[J];高教论坛;2003年03期

3 曾雄军;美国校本管理运动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郑文;学习型组织:高校管理及创新的新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吴方领;;提高教学秘书工作效率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丁金霞;校本理念呼唤学校自我意识的觉醒[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7 吴乐央;论班级的柔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1年02期

8 李灵莉;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沟通[J];教学与管理;2001年07期

9 胥永华;刍议“校本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1年08期

10 华炜;中小学校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J];教学与管理;2001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庆蓬;公办中小学组织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丁刚;论高校学生激励机制的合理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军强;校本管理组织视角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志红;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因素探析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陈柏华;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管理的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瞿卫星;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成功的内在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徐雯;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殷建华;中小学“校本管理”模式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张文华;美国中小学校长证照制度研究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海民,杨进;尊重的教育:21世纪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2期

2 王铁军;;校本管理的理念和策略[J];学校管理;2000年01期

3 李虹;;关于校本教研基本理念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韩冬梅;;浅谈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5 ;学校教科研的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1期

6 叶海英;王德清;;校本管理本土化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04期

7 朱西讲;;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认识与操作实施[J];文教资料;2006年04期

8 孔锴;;试论西方校本管理与我国校长负责制的完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2期

9 黄葳;贾汇亮;;校本评价:理念与方法[J];校长阅刊;2006年03期

10 石新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锦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毛荣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模式:焦点解决短期咨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永进;;网络专题调查尝试——沪科版教材探究性学习教学有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张春云;宋树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中期总结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张凤兰;唐燕;石秀印;;教师与学生关系影响下的促进性紧张和失败之回避[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晓颖邋王莹;要善于赏识学生[N];济宁日报;2007年

2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自由主义教育”的警示[N];光明日报;2005年

3 高靓;台湾课改是怎样从争议走入常态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张发军;教育,何时与“重优轻劣”说再见?[N];团结报;2006年

5 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教授 李红婷;我们该从教学模式中获得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周迅;整体构建中国特色德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6年

7 马军林;新课改实践心得[N];伊犁日报(汉);2007年

8 李方顺;新课程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王蓉;“除文盲,做新民”[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梁杰;教师培训能否引入竞争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学福;模拟视角下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平;新课程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陆燕雯;网络教育中的教学管理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玉锋;和谐视野下的家庭德育探索[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徐媛;《颜氏家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敏;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6 刘倩倩;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嘉蔚;我国县域义务教育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登福;参与性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玉娟;课程实施之行动研究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10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0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70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