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教育领导面子的道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21:06

  本文选题:教育领导 切入点:关系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华人社会,面子、人情和回报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领导顾及面子的行为举止是一种文化现象。面子在某些情况下会涉及道德,在另一些情况下可以不涉及道德。教育领导伤及道德性的面子问题,违背了伦理道德。教育领导在争取社会地位或掌控社会资源时,在社会性面子方面就会出现道德问题,做一些言不由衷的敷衍事情:做事如作戏,搞面子工程;重名轻实,为了面子不求真求实;碍于形象塑造,展现权威,展现面子;在自己的关系圈内进行人情和面子的交换。对于教育领导的道德性面子问题,应该从制度和法律上来规范,同时要加强教育领导的个人修养,杜绝这类脸面性的道德问题;对于社会性的面子问题,教育领导应该以学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社会赞许取向的成就。
[Abstract]:In Chinese society, face, human feelings and reward are linked. The behavior of educational leaders to take care of face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Face in some cases involves morality. In other cases, the moral problem may not be involved. The moral face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s harmful to morality, which is contrary to ethics. When educational leaders strive for social status or control social resources, there will be moral problems in social face. Do some insincere perfunctory things: doing things such as acting, doing face project; paying attention to fame and reality, not seeking truth for face; showing authority and showing face due to image shaping; The moral face of educational leaders should be regulated from the system and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sonal cultivation of educational lead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ut an end to this kind of face moral problems. For the social face problem, educational leaders should regard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achievement of social approb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儒家关系主义视角下教育领导伦理困境及使命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880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千保,陈梦稀;论传统文化对个体主体意识生成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海军;;简论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三重意蕴[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李连华,李勇军;试论人情行政及其制度化转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刘珍;浅析语境对委婉语语义的解释功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小惠;;清末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以明恩溥、何天爵以及麦高温为考察中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6 卞桂平;焦晶;杨艳春;;回眸与展望: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意识建构的理性审视[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翁伟志;;明恩溥的经历与《中国人的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赵海霞;;民族性格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9 孔一;;攻击动机与有悖常理的杀人案[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朝晖;“多面人”——时代变迁中的受众[J];国际新闻界;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3 薛瑞;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广播电视长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虎林;当代人格教育的理论求索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同辉;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路云亭;义和团与戏曲[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彬彬;基于福文化消费心理的广告设计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龚美富;同事关系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廖文婷;中国企业员工的面子观念及其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卞静;现代汉地佛教寺院导入品牌形象策略后的现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王德硕;传教士与丁戊奇荒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葛艳霞;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刘观女;Chinese Characteristics里的中国人形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宋琦;体育报道与民族情结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喜华;网络事件的心理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方石莲;对Z银行实行密薪制度的跟踪调查与评估[D];宁波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年01期

2 刘力宁;崔永;;论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书讯[J];教育与职业;2010年31期

4 史涛,丁士拥,李晓强;制订教学计划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史大庆,赵平;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7 宋焕斌;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J];红河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曾智昌;邓小平对教育原理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辩证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黄正泉,张立,屈正良;论个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高等农业教育;1998年11期

10 刘力;课程与教学辨[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宽明;刘静;;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姗姗;张大均;吴明霞;;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特点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后记[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教育领导研究》征稿启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5 许苏;;美国《教育领导标准》和《教育领导政策标准》的制定及其启示[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6 任秉金;王成;;杨贤江的道德、人生、理想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娟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及其践行过程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10 陈宏武;胡学骏;;关于网络环境下文明道德建设与教育的探讨[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红;市委干部教育领导组会议召开[N];大同日报;2007年

2 记者 郭璞;全市进行教育领导干部培训[N];临汾日报;2009年

3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 李瑾瑜;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领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张菊荣;在教育领导方式的改善中走向自由王国[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周克明;理想不会崩溃[N];中国教师报;2005年

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胡小勇;遭遇挑战 如何应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7 李宏;真达乡富民惠民重教育[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8 徐金才(作者系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构建“道德课堂” 提高“教育质量”[N];扬州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省远中;省远程办召开联络员会议[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董致丽;石林喜迎全国校外教育代表团[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进利;五向度课程领导框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平;学校变革视野下校长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金海;领导转型:校长领导伦理的寻求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建红;论学生与知识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2 张永广;沟通基督教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桥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程鸽;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万艳;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海银;试论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金瑜;中学课堂心理气氛及其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齐慧甫;占有与存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学文;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玉梅;父母教养方式与城乡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丽衡;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1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71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