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上海市外来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发布时间:2018-03-09 20:56

  本文选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切入点:健康知识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初中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2211名外来初中生进行艾滋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艾滋病及性病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以及性行为意向、行为等内容。结果外来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率总体较低,三大传播途径和主要非传播途径认知率均不高;男生与艾滋病相关的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以及知识总得分均高于女生;年级因素对学生的生殖健康和性病知识有影响;女生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态度均分明显高于男生,而不同性别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态度无差别;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占4.2%,有吸烟和喝酒行为的学生分别占2.6%和2.7%。结论外来初中生艾滋病相关认知不容乐观,对其实施预防艾滋病干预非常必要。应通过适当的同伴教育、课堂教育等校园干预手段,帮助初中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有关常识,改变对艾滋病和病人的态度,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AIDS among foreig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211 foreig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including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Results the cognitive rate of AIDS knowledge among foreign stud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other students, and the cognitive rates of the three major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the main non-transmission ways were not high. The scores of AIDS-related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IDS knowledge, STD knowledge and total knowledge of mal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and grade factors had influence on students'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STD knowledge. The average scores of premarital / extramarital sexual attitudes of female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n the attitude of HIV / AIDS patients.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had had sex was 4.2 and that of students with smoking and drinking were 2.6% and 2.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IDS related cognition of foreig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not optimistic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IDS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other campus interventions can help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aster the common sense of AIDS prevention,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AIDS and patient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分类号】:G479;R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传新,苏生利,傅继华,康殿民;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1期

2 张世英;某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3 朱广荣,季成叶,宋逸,张兵;关于社区流动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定性研究[J];中国校医;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映兰;周阳;李丽;;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7年08期

2 丁贤彬;易辉容;潘传波;郑建琼;曾艺;王豫林;;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干预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1期

3 丁贤彬;张维;卢戎戎;郑建琼;曾艺;戴敏;王豫林;;农民工HIV/AIDS防制知识、高危行为和感染率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2期

4 唐伯才;吴观陵;;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需求[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01期

5 王湘苏;陈连生;卫平民;陈潇潇;黄明豪;李小宁;陈斌;杨国平;张永清;胡海霞;;无锡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6年01期

6 马现君,楚中华,李伟,李德鲁,孔燕;15648名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7 梁智江;边叶兵;李鸣九;徐慧芳;卢国坚;刘卓雅;张晓梅;李锐;蒋敏慧;张周斌;赵宇藤;;广州市番禺区强制戒毒人员梅毒艾滋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行为因素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年04期

8 沈燕,楼超华,高尔生,许业林,张聆;未婚流动人口对避孕套使用的倾向性认识[J];生殖与避孕;2004年01期

9 何忠平,朱林,庄辉,姚均,董庆鸣,闫杰,项晓陪;北京市孕妇人群AIDS认知程度与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3期

10 刘令初,裘丹红,张宗祥,郑官增,邱春华,徐文珍,何志胜;台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朝芳;昆明市低收入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社区预防教育干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2 张敏;SA方法在农村女性生殖道感染服务需求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3 刘树芳;外来女工的艾滋病干预研究及定性方法在艾滋病干预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4年

4 刘刚;广州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状况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熊妮娜;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曲燕;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一项心理学研究[D];烟台师范学院;2005年

7 高洪彩;云南省某地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谢忠元;济南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外来妇女对其流行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黄涛;不同干预模式对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KABP的效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江;云南某边境口岸流动人口感染HIV/AIDS的潜在危险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传新,苏生利,傅继华,康殿民;山东省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感染现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1期

2 黄涛!250014济南,刘传新!250014济南,苏生利!250014济南,傅继华!250014济南,刘学真!250014济南,康殿民!250014济南;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3 谢淑云;1997~1998年浙江省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蔚;张文丽;宋巍;王晓丽;;沈阳市高一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2 马振儒;杲丽静;张晓梅;吴欣;杨丽华;李沛;肖丽君;王岩;;高中生接受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7期

3 李波;;山东乳山市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09期

4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 创建高职特色鲜明的心育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6期

5 肖晓;;创新心理教育模式 培养身心健康人才[J];中国人才;2011年14期

6 严伟琼;;浅析中小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诱因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11年S1期

7 陈浩;;唱响红歌 走进遵义(系列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携手雀巢公司捐助贵州遵义县学生营养健康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遵义举行[J];中国食品;2011年14期

8 吕智慧;任何;庄天威;李晓华;孙元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网络辅助教育平台模块内容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9 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自主自助[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10 李沙;;还心灵一片蓝色的天空——义乌国际商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概况[J];大众心理学;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建始一中"心育"课题组;;“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课题工作计划(2008年9月——2009年4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陈康;;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的建议[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3 李秀珍;;健康促进学校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金凤;杨学权;;中学心理辅导的新尝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黄银湖;;心理健康教育——架构心育的桥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黄继灵;;浅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利与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陈璇;;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全面提高学生健康素质[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制度建设与完善——北京吉利大学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展望[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胡邓;张晓京;文书锋;;开设心理健康通识课,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10 胡松妹;;自主探究式心理健康教学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汉光;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多[N];闽南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徐军 祁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通讯员 张福霞邋记者 陈玮;青春期的问题同伴告诉你[N];杭州日报;2007年

4 李双玲 张柯 记者 何剑;关注民生 传播科学 引领健康[N];南昌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李菊文;我市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N];铜川日报;2008年

6 采访记者 张龄峻;别让孩子成为学富五车的营养盲[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7 记者 刘墉;西安市学校健康教育巡礼[N];西安日报;2005年

8 四川省西昌一中 彭远荣;学校开展健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记者  王友文;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张文凌;农村性教育面临的尴尬难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春雷;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锡凤;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霞;肃南县裕固族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伯春;中、美、英、日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标准比较[D];扬州大学;2006年

6 赵文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辅助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顾秀平;贫困地区女中学生和教师艾滋病知识现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8 禹瑛;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志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孙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0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90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