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中生校内运动性损伤情况分析
本文选题:运动活动 + 创伤和损伤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0期
【摘要】:目的了解高中生日常运动性损伤常见的各种现象,为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校3个高中年级组学生1 69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在各类型损伤中受伤人数普遍高于女生;各类型损伤的发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擦破伤、踝关节扭伤、拉伤、挫伤、鼻出血、脱臼和骨折。结论在学生运动中,要不断完善学校相关性运动管理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安全、合理、有序地开展健身活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phenomena of daily sports injury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ducing injur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 698 students of 3 middle school grades in a certain school. Results the number of injuries in male student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girls, and the incidence of injuries of each type was in order of abrasion, ankle sprain, strain, contusion, epistaxis, dislocation and fracture. Conclusion in the student mov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sports, and to guid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ally, safely, reasonably and orderly to carry out the fitness activities in a scientific, saf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manner.
【作者单位】: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医务室;
【分类号】:G47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梅艳;苏玲;;福州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1期
2 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周煜民,吴安国;江门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综合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岚;戴馨;胡晓云;;儿童伤害的类型、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2期
2 卢玉海,张贵云,宁凌峰,张彦广,谭宇兰,蔡乾春;茂名市中、小学生预防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1年03期
3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董智强,林锦炎;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4 彭利军;任小红;;儿童意外伤害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0年04期
5 刘勇;我国伤害的现况分析及其预防与控制[J];广西医学;2003年10期
6 彭利军;任小红;;儿童意外伤害及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年12期
7 黄革,李丽萍,崔华中,方伟强,罗家逸,郭文丽;急诊就医的0~14岁儿童伤害特点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2年03期
8 向兵;;武汉市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伤害认知和行为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7年04期
9 蔡卫华;黄红儿;刘世友;朱三妹;;宝山区近五年终极性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年01期
10 张彦广;卢玉海;宁凌峰;谭宇兰;蔡乾春;张贵云;;茂名市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J];旅行医学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冯悦静;某城市人群伤害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郑州大学;2009年
2 彭利军;某医院急诊儿童意外伤害特征及家长应急安全知识评价[D];中南大学;2009年
3 陈燕珍;中学生行为问题与伤害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娜;城市中小学学生伤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邓树嵩;中学生意外伤害发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刘勇;1997~2001年广西三城市居民伤害死亡调查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7 谢少飞;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调查与对策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梁军林,孙录,赵静波,刘珍妮,全东民,李刚;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2 星一,季成叶,籍红,杨先根,王莉莉,马军,张琳,王莹;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1期
3 张志群,郭兰婷;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奇;评《中国学生运动简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1期
2 邵锡文,杜富君;让小学生运动会更有新意[J];四川教育;2000年Z1期
3 孔文红;谈谈大专生运动性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抚州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4 罗珍,,陈荣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刍议[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5 张敏卿;浅析“一二九”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运动策略的转变[J];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高爱红;中国现代史上三次学生运动的比较和思考[J];九江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7 张兴民;论蒋管区学生运动的历史地位[J];学术探索;1993年04期
8 戴逸;早期革命史上的瑰丽诗篇——读张惠芝《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J];河北学刊;1997年05期
9 段桂华;迎八运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性损伤的治疗[J];山东体育科技;1997年04期
10 ;在运动中传播知识的圣丹亚[J];大陆桥视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海虹;;运动性损伤及防治[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2 施蕾;;抗战时期上海学生运动的特点[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3 常家树;;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学生运动与中国现代历史进程[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盛华;叶丙霖;周明旺;宋渊;李红专;;甘肃省文县地震伤情调查与分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盛华;叶丙霖;周明旺;宋渊;李红专;;甘肃省文县地震伤情调查与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罗越瑛;;抗日救亡中的上海学生运动析[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高威;李正荣;;残疾人运动活动的心理因素研究——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心理健康的维护[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廖萍;;法国五月风暴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廖萍;;法国五月风暴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史福东;张志勇;张子明;张宇新;李长江;;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变异对其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区软组织缺损的指导作用[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记者 陈菁霞;《难展的双翼》填补近代学生运动研究领域空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卫东;神经元损伤后Homer介导的mGluR1a受体信号转导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谢文玉;自由与民主的限度[D];南开大学;2009年
3 宋捷;同侧C7神经根(全根)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立军;L-硝基精氨酸、L-精氨酸与氨基胍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及其细胞学基础与机制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5 孙士锦;BMSCs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孙华;大学公共危机:发育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8 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邝艳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学生运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汤云丽;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学生运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徐燕;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甘迎春;解放前中央大学的学生运动[D];扬州大学;2008年
5 吴雁飞;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吉林大学;2009年
6 廖萍;法国“五月风暴”及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5年
7 徐文勇;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慧;晚清至抗日战争前归绥地区学校及学运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郭斯佳;20世纪60年代中、法学生运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伟国;新疆体育教育专业维、汉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6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87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