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论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源自“淘宝大学”的教育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20 08:18

  本文选题:学校教育 + 教育价值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choice and pursuit of the value of schoo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ubject of school education, that is, the regulation of what kind of person to cultivate in the school, which determines why the school teaches, what to teach, how to teach, and so 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and individual value orientation, the intention of utilitarianism value orientation to replace the existence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life value orientation "empty but unreal" and so on. In view of this,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school education by establish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ful existence" education, and choosing the value of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deviation of unity and considera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薛忠祥;;20年来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11期

3 扈中平,陈东升;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J];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4 檀传宝;教育是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李家成;“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刘旭东;;论教育价值取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7 吴黛舒;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J];齐鲁学刊;2002年01期

8 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4期

10 杨小微,叶澜;行走于天地之间——访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J];基础教育;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友;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李家成;学校教育是一个利益场——“利益”视角下的学校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李群;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兼论师生交感互动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周霄;小议社会组织分类——从韦伯到帕森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汪浩;李媛媛;;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温州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丁德光;陆林;;旅游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心悦;;浅谈《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郭敏;;土地——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心问题[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婕;;浅析“城市取向”的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郝彩虹;;冲突与和谐——从科塞的冲突功能理论看我国农民工与市民的利益冲突[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熊波;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与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娟;对初中主观学业弱势学生进行期望教育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淼;思想政治新课程与思想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庞会敏;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曼曼;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校师范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燕芝;家校合作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成有信;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3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雷鸣强;论“教育的价值”与“对教育的价值”[J];江苏高教;1995年03期

5 金生

本文编号:2043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043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