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教育制度分析的伦理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19 15:09
【摘要】:教育制度是调整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以及教育组织之间利益关系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公正或正义是教育制度最为根本、稳定、主导性的价值诉求。在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体系中,价值变得扭曲,公平遭到质疑,伦理备受冷落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呼唤教育制度之善,实现教育制度的伦理化应当成为教育制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论题。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system is the authoritative rule system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ees, educatees and other members of society, as well as betwee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Justice or justice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stable and dominant value demand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value becomes distorted, fairness is questioned and ethics is neglected. Therefore, calling for the good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ethic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
【分类号】:G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烨;教育政策分析的制度伦理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左斌;姚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信用机制构建路径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学军;中国股市的结构与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曲文轶;俄罗斯过渡经济中的私有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小绚;论我国银行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3年

2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3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6 安青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剑灵;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郭竞成;金融制度变迁的阶段与周期——一个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模型[D];湖南大学;2001年

9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曾小荟;论我国制度变迁中的金融深化[D];西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朝;;教育如何消解妒忌:教育正义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5期

2 陈朝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J];华章;2011年13期

3 韦文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4 王大清;;澳门的教育状况[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5 刘小勇;孙根琴;;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公平缺失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袁青;;《学记》教学思想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7 晏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改革[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8 胡长军;;感悟加国的文化与教育[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9 郝文武;;再谈教育收费的几个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9期

10 ;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史学科建设[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全;;教育制度的八大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史秋衡;;教育制度变革与创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郭建如;马林霞;;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及教育制度的研究初探——制度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的演变[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6 车效梅;;中东国家的教育:发展和局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于述胜;;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单从凯;;论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群体[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易慧清;;雷沛鸿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方竹兰;;论中国教育制度理念的系统创新[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Parvati Chatterjee Mazumdar 印度驻中国使馆学校前校长,晓彤/译;印度的教育制度:传统与现代的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郭之纯;教育制度应“亲近穷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郭之纯;“亲近穷人”理应成教育制度的核心伦理[N];工人日报;2006年

4 郭之纯;“亲近穷人”理应成教育制度的核心伦理[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郭之纯;教育应“亲近穷人”[N];江淮时报;2006年

6 叶隽;在历史视域中追索法国教育制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庞明秀;成功的教育制度 创新的教育理念[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微;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如何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劳凯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黄一琨;教育,倾斜的财富通道[N];经济观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白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彬;教育政策基础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海云;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爱荣;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制度缺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书玲;教育制度的合道德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良琴;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中国城乡教育差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侯国昀;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兆勇;论教育市场化的趋势[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春兰;教育自由如何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梁明伟;当代中国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程琪;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合理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燕华;论教育公正[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2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192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