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理直气壮地提倡“科研兴校”——兼析《中小学应慎提“科研兴校”
[Abstract]:We should promote the idea of "revitalizing the school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in a rational and vigorous manner. Meanwhile, it is also analyzed that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revitalizing the school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 Yuan Weixin read Mr. Wu Yichang's "the Schoo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chool" by Mr. Wu Yichang (see "Education Review" No. 5, 1997). Wu Wen), the author not only can't agree with this article, but also thinks it should be used against its meaning. Otherwise, really should be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义昌;中小学应慎提“科研兴校”[J];教育评论;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吕志江;顺应电大生学习心理 改革邓小平理论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李志远,梁毅刚,李素英;论大学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郭鸣宇;学习动机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孙晓青;对学校教育评价指标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闫蒙钢;高师化学系学生职业素质结构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徐传银;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性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9 纪进;徐雄杰;刘建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10 栗青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媒体智能课程与智能课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民;丁洪娟;;北京市居民以水为主题的环境教育与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什刹海、北太平庄、花园路社区重点调查为例[A];中日以水为主题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利平;;世纪初的外国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马荣秀;;教育科研中的信息与文献工作[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4 张鹏;;汽车类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初探[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蔚芹;;中职院校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海存福;;回族学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以回族教育研究为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高丽萍;;基于“三环一场”教学模式的《开放英语1》导学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8 李文福;;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吴静;;声乐课应建立融洽的课堂气氛[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刚;科亚学院创业教育体系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傅瑜;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爽;学习迁移理论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怀芳;国内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俞金珍;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及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翔;对中职学生三角函数错误类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建军;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J];教育评论;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光平;;搭建教育科研平台 促进学校创新发展[J];中小学校长;2011年07期
2 孙向云;胡翠荣;;引领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8期
3 曹玉兰;科研育师科研兴校[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4 周永沛;;根·花·果 教育科研断想[J];学校管理;2011年04期
5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征文[J];今日教育;2011年06期
6 于洪林;;论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J];中国教师;2011年13期
7 郑康;教育科研要打假[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8 袁维新;科研不能没有教师参与[J];中小学管理;1999年02期
9 卢新民;打破神秘感狠抓教科研[J];中小学管理;1995年03期
10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征文[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延祥;;校兴科研造名师 科研兴校育良才[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孙常坤;;科研兴校结硕果[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3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课题组;;“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创新研究”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支昭和;;科研兴校思路谈[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吴家礼;;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机制的建设研究——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机制的案例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6 肖中华;邓瓷平;范小江;;破浪乘风好扬帆——江西金溪二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纪实[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程景良;;示范性高中要走科研兴校道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8 ;学习谋发展 科研促成长[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玲玲;;谈高中科研主任应具备的素质及提高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10 ;以有效的教科研管理实现科研兴校目标[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德明;以师为本 走科研兴校之路[N];天津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艳红;走科研兴校之路[N];辽源日报;2009年
3 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教办 栗明方 冯宗民;先有校兴科研才有科研兴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周进军;科研兴校科研强校[N];消费日报;2010年
5 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 季洪旭;教育科研:“贤”破难题 “奉”以出品[N];文汇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林学富邋本报通讯员 池玲雄;从“弱校”向“强校”嬗变的背后……[N];台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黄巧萍 实习记者 张浦 通讯员 杨泽林;麒麟区一中科研兴校成效斐然[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8 钱冬义;我市两所学校荣获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N];铜川日报;2009年
9 袁缘;海口经院科研兴校收获丰[N];新农村商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玉友 本报通讯员 康希福 邓朝珍;实施科研兴校 打造教育名城[N];德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玺丹;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春晓;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2 李斌;行动研究:中小学“科研兴校”窥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玉聪;昆明市城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何秀琼;福清市第三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正;重庆南川市中学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进;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翠萍;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忠;顺德区容山中学教育科研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曲文弘;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发展问题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戴年红;我国高师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79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27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