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研究
本文关键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正面临两个重要的挑战:一是新课程革新的问题。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专业知能结构上的挑战;二是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趋势,这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直接的挑战。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中,如何依托当前教育信息化大背景,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将研究基于这两大背景,试图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电子学档为内核的教师信息化研修平台,扩展电子学档的应用领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平台和研究支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新路径。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s)研究最初从参照国外的做法开始,学习档案国内也称“档案袋评价”和“成长记录袋”。电子学档是在“档案袋评价”和“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电子学档(e-learning-portfolios缩写ELP或e-portfolios)是电子学习档案的简称,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组织、管理、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反思记录的学习相关集合体,它能作为就业、绩效评估、终生学习、专业发展和有用学习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的多种用途工具。 作者在了解了国内外现状及实际应用的前提下,采取文献研究、会话分析、内容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电子学档研修平台的基本模型,开发了基于本模型的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对电子学档如何促进教师知识建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电子学档 知识建构 教师专业化 教育信息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51;G47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图表目录9-10
- 绪论10-13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1
- 四、论文框架11-13
- 第一章 研究综述13-21
- 1.1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概况13
- 1.2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13-14
- 1.3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14-17
- 1.4 电子学档中的知识建构研究述评17-19
- 1.5 小结19-21
- 第二章 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平台21-32
- 2.1 需求分析与技术架构21-22
- 2.2 功能模块22-28
- 2.3 系统实现和平台使用28-32
- 第三章 教师电子学档中的知识建构分析32-47
- 3.1 研究方法32-37
- 3.2 研究设计37-38
- 3.3 研究结果与分析38-45
- 3.4 小结45-47
- 第四章 电子学档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47-52
- 4.1 促进知识建构47-48
- 4.2 促进自我反思48-50
- 4.3 促进协作发展50
- 4.4 促进师生协同50-52
- 第五章 结论与问题讨论52-54
- 5.1 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结论52
- 5.2 未来取向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军;;编辑知识建构与专业发展中的行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2 林瑜华;;电子学档在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7期
3 程航;;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特征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4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5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6 陈Z,;;知识建构:认知与技术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刘培祥;;数学授课中的各种元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8 李兰妹;;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知识建构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9 向华伟;;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及影响因素[J];重庆与世界;2011年11期
10 纪宏伟;钟志华;;运用概念图促进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思考[J];高教论坛;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丽;辛自强;;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中知识建构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辛自强;张丽;;表征重述对知识微观建构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叶晓芹;;关于新形势下画法几何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晶远;高峰;;面向人的知识结构化表述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双秋波;;信息技术在中医药远程继续教育方面的应用及发展[A];新起点 新征程——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药继续教育论坛文集[C];2007年
10 刘宏展;梁瑞生;;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往[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整理者 王昌忠;厘清文学性的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余虹 马元龙;意识形态·知识·底层[N];文艺报;2007年
3 章晓岚 章晓岗;设计师的素质培养[N];美术报;2006年
4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曾镇南;文艺批评工作者能力的构成问题[N];文艺报;2007年
6 上海市延安中学校长 李汉云;课堂教学中的“为”与“不为”[N];文汇报;2008年
7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孔鑫;一节好课必需的八个要素[N];济宁日报;2011年
8 潘晓南;基于自主建构知识的教学策略[N];光明日报;2006年
9 文学博士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师 翟业军;为“我们这一代”存真[N];文汇报;2007年
10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朱洪海;变革学习方式 实现有效复习[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盛迪韵;中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谢幼如;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海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沛;利用电子学档进行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佑镁;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媛;生物学概念图促进初中学生知识建构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6 庞艳霞;构件化电子学档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琳;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戴锡莹;网络学习系统中的反思型电子学档评价模块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玲;信息化环境下概念图在协作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武成瑶;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学习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学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6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