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调查,分析各人群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为教育系统消除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负向态度提出建议。 方法:采取多级抽样的横断面研究方法,抽取12所中小学校为样本学校,向学生、教师、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描述性研究采用构成比、率,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多水平模型;采用SAS 9.0统计软件分析,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学生有效问卷1355份,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8.10%±16.25%),正确率最低的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49.37%),而错误率最高的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33.06%);不愿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一同上课(16.46%)与疏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15.06%)负向态度率最高;多水平模型分析显示河南省学生、女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更趋向于正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越高,家长态度越趋向于正向,则学生态度更趋向于正向;典型相关分析(r=0.526,P0.001)显示HIV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情况,特别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情况,与隔离携带HIV的病人,不要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继续读书,不尊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三种负向态度相关性较大。 2.家长有效问卷1074份,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1.12%±11.73%),正确率最低的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65.92%),错误率最高的依然是“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23.18%),三个关于日常生活态度的负向态度率较高,即“其他家长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在一个教室上课吗?”(39.29%),“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一起玩吗?”(39.48%)和“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一起就餐吗?”(40.04%);两水平模型分析显示随着文化程度、年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得分的升高,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态度更趋向于正向,教师职业,河南地区家长态度更趋向于正向;典型相关分析(r=0.506,P0.001)显示非传播途径知识及性传播途径知识成为影响家长态度的主要知识因素,特别是“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知晓情况,影响的主要态度为不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继续接受教育和不愿同其一同吃饭。 3.教师有效问卷146份,教师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都较高,总知晓率为(95.21%±5.58%),而且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多倾向于正向,“您认为应该对艾滋病患者的患病情况和相关信息公开吗?”(12.33%)和“您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同桌学习吗?”(11.64%)负向态度率最高;两水平模型(χ2=1.12,P=0.291)及典型相关分析(r=0.447,P=0.461)尚未发现知识及人口学特征同教师态度之间存在关联。 结论: 5.1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不同,大部分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持有关爱与支持态度,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关爱态度明确。 5.2随着非传播途径知识、性传播途径知识水平升高,学生及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更趋于正向,并且家长态度成为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女性、年龄较大、河南学校学生态度更趋于正向,而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河南地区、教师职业家长态度更趋于正向。 5.3负向态度率较高的态度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相关性不强,需寻求除知识外的其他改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方法。
【关键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知识 态度 多水平模型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193;G47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12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8
- 2.1 研究对象12
- 2.2 研究目的12
- 2.3 研究内容12-13
- 2.4 研究方法13-14
- 2.4.1 抽样方法13
- 2.4.2 问卷调查13-14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14-17
- 2.5.1 描述性分析14
- 2.5.2 单因素分析14
- 2.5.3 多因素分析14-17
- 2.6 质量控制17-18
- 第三章 结果18-53
- 3.1 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分析结果18-30
- 3.1.1 描述性分析18-22
- 3.1.2 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各条目的单因素分析22-26
- 3.1.3 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多因素分析26-30
- 3.2 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分析结果30-42
- 3.2.1 描述性分析30-33
- 3.2.2 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各条目的单因素分析33-40
- 3.2.3 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多因素分析40-42
- 3.3 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分析结果42-53
- 3.3.1 描述性分析42-45
- 3.3.2 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各条目的单因素分析45-51
- 3.3.3 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多因素分析51-53
- 第四章 讨论53-58
- 4.1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53-54
- 4.2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54-55
- 4.3 措施建议55-56
- 4.5 研究创新点及局限性56-58
- 第五章 结论58-65
- 参考文献65-70
- 综述70-84
- 参考文献78-84
- 致谢84-85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宁;中国现行艾滋孤儿救助安置政策[J];社会福利;2005年04期
2 薛文娟;王明旭;张平川;;消除艾滋病歧视的社区关怀和支持策略[J];卫生软科学;2007年03期
3 施小明,郑锡文;HIV/AIDS相关的羞辱与歧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1期
4 许文青;AIDS孤儿的现状及应对[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2期
5 许文青,季成叶,何景琳,李慧,张可,王涛;中国部分地区艾滋病孤儿问题初探[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6期
6 陈永聪,陈莹,王学良,李崇善;AIDS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6期
7 曹晓斌,庞琳,吴尊友;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3期
8 玉洁;许文青;胡俊峰;;受HIV/AIDS影响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1期
9 陈晶;方鹏骞;;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3期
10 漆光紫;黄高明;庞雅琴;李阳;;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谨;河南省某村HIV/AIDS社会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文雅;与艾滋病相关的羞辱与歧视:理论研究及案例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4年
2 施红英;混合模型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陆一琼;艾滋孤儿社会支持网络及其差异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聂雪琼;河南省某村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姚莉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光;河南某县农村PLWHA人群心理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张燕;对医学院校学生实施艾滋病反歧视干预的研究及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学生、家长及教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6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