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关系研究
【学位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构思
四、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关系的现实境况
第一节 思政课师生主体关系定位不清楚,师生互动效果差
一、师生互动关系定义
二、教师为主导掩盖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互动方式形式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热情
第二节 思政课师生互动生态系统未建立,师生互动效率低
一、单一的物理环境与思维活跃的学生不相适宜
二、枯燥的精神环境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三、课堂互动环境建设不足
第三节 思政课堂互动场未形成,师生互动效益不明显
一、以组织化为主,缺乏与非正式手段的结合
二、以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情感交流的融入
三、以有形课堂为主,缺乏无形课堂支撑
第二章 团体动力学与师生互动关系的契合性分析
第一节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内核
第二节 团体动力学运用于师生互动关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团体动力学中“结构论”与思政课堂
二、团体动力学中“相互影响”与思政课师生互动关系
第三节 团体动力学回应师生互动关系的价值意蕴
第三章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思政课构建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对策
第一节 “人”的再出场:团体动力学下思政课主体关系的转型
一、团体动力学下思政课的主客体关系
二、由“我”到“我们”的转型
三、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型
第二节 “环境”的新诠释:团体动力学下思政课的互动生态系统
一、物理环境的变迁
二、精神环境的改造
三、思政课堂互动环境的重建
第三节 “共同生活”的营造:构建团体动力学下的思政课堂互动场
一、场力的创造性运用:团体内聚力与团体压力的交互
二、思政课堂的新型组织结构
三、思政课堂的准稳态平衡
四、思政课的师生“伦理型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团体动力学在作业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年46期
2 周继彪;董升;宋海燕;马端;;基于团体动力学的考研服务常态化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2期
3 卢丹;孙华峰;;团体动力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31期
4 梁文菁;;课堂聊书,优化群体阅读效果——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初中课外阅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7年01期
5 张晖;;基于团体动力学视角下的体育技术分层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年24期
6 徐沙沙;;教鞭被摔断之后——试用“团体动力学”理论解决班级问题[J];班主任;2014年06期
7 华英君;;班集体建设与团体动力学[J];班主任;2014年07期
8 吴静;;高校团日活动中应用团体动力学理论的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3期
9 申荷永;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关力;卢因和团体动力学[J];管理现代化;198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伟哲;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关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2 梁晓冬;团体动力学视角下小组学习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年
3 唐卫红;团体动力学视角下小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杨兰;团体动力学视角下社工项目实施团队发展[D];兰州大学;2017年
5 刘亚伟;团体动力学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6 肖必勇;普通高中学习型历史教研组建设的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晶;巴里坤汉族民俗文化心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张丽雪;建立L社区老年人同辈群体陪伴的社会工作介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9 付秋梅;小学高年级儿童幸福教育专题教案设计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5年
10 詹琼;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部分实验中的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2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