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6:44
目前我国在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都取得了不少可观的成就,然而老问题或新问题也始终层出不穷或接踵而来。当下正是经济文化急骤转型期,教育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而杜威是以教育替代革命的大力鼓吹者,他认识到教育在亟需改革的时代所被赋予的革命性潜力与力量,他在批判旧社会、构筑“新生活”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许多主张,无疑不是我们在当下可供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儿童中心地位问题、学生兴趣发展问题等均是杜威兴趣教育领域所重视与力求解决的问题,却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而必须通过后人不断地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与实际情况中批判与总结,方有可能趋向问题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成效。而如上问题,也就必然地存在于当代兴趣教育领域中,是当代教育理论以及当代教育改革实践所要面临着的问题,这意味着杜威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积累的经验仍具有时代气息,我们仍然能够并需要反复勾绘与强调他们曾经的经验的结论,这些有价值的经验未必仅仅在“曾经”闪耀着光辉,相反,在教育倍受重视的今日甚至更为重要。相应地,教育改革始终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而为改革所做的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借鉴和吸取先哲们的智慧,因此,回顾和重读杜威的经典文本,发掘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中能给予现实社会以意义的部分,不仅能加深我们对杜威的全面认识,而且对促进我国当前的兴趣教育的实践与推动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目前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研究虽然能较好地结合杜威的时代背景探讨杜威教育思想,但都缺乏对杜威“儿童观”、“经验论哲学”等一系列理论依据的深入探讨,未能立足杜威教育理论大厦的全貌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柱加以认识和理解,无疑,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核与机制的思考力度不够,也几乎无人系统地论述杜威兴趣教育的目的、路径及其模式,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理论借鉴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与阐述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由此,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杜威的兴趣教育思想,探索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新构想、新态度、新要旨,从中理解杜威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从多方位揭示兴趣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初步确立研究杜威兴趣教育教学的理论模式,为发展教学论、丰富教学实践开辟一条有益的路径。 具体而言,在立足、梳理并提炼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将重点之一置于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基本理论部分的研究上,以此初步确立论文结构,即:第一章主要是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渊源进行梳理、分析;第二章阐述并分析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经验论哲学、本能论心理学、杜威儿童观这几个方面;第三章全面分析兴趣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不同维度做出对兴趣教育目的的诠释和兴趣教育路径的探究;第六章展开对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全面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40-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第二节 哲学背景
第二章 兴趣教育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经验论哲学
第二节 本能论心理学
第三节 儿童观
第三章 兴趣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兴趣教育的内涵
一、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二、兴趣是一种冲动形式,是本能与能量的代表
第二节 兴趣教育的特征
一、活动性
二、经验性与实践性
三、内在性及生长性
第四章 兴趣教育目的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 促进儿童主体人格的完善与健全
第三节 促进儿童的全面生长
第四节 注重培养良好的“社会分子”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社会分子’”的提出
二、良好的“社会分子”的目标定位
第五章 兴趣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
第二节 找寻兴趣的原动力与“衔接点”
第三节 设置兴趣教育的课程
第六章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彰显兴趣在教育中的意义
二、彰显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意蕴
三、注重“从做中学”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四、激发儿童主动求学的欲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6446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40-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兴趣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第二节 哲学背景
第二章 兴趣教育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经验论哲学
第二节 本能论心理学
第三节 儿童观
第三章 兴趣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兴趣教育的内涵
一、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二、兴趣是一种冲动形式,是本能与能量的代表
第二节 兴趣教育的特征
一、活动性
二、经验性与实践性
三、内在性及生长性
第四章 兴趣教育目的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 促进儿童主体人格的完善与健全
第三节 促进儿童的全面生长
第四节 注重培养良好的“社会分子”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社会分子’”的提出
二、良好的“社会分子”的目标定位
第五章 兴趣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
第二节 找寻兴趣的原动力与“衔接点”
第三节 设置兴趣教育的课程
第六章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杜威兴趣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彰显兴趣在教育中的意义
二、彰显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意蕴
三、注重“从做中学”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四、激发儿童主动求学的欲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一;杜威教育思想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2 王小丁;创新性——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旋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3 蒋璐;;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刘黎明;;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5 杨洋;;杜威的教师观及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李岩;;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7 张伊丽;;教育中的兴趣:杜威的观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郭戈;;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9 左嘉琳;;杜威教师观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5期
10 任胜洪;再论“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争——从赫尔巴特到杜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6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88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