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对象主体论为指导建构师生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23-04-22 08:34
多年来,中西方哲学和教育学的许多研究,由于未能摆脱近现代主体论哲学的人际关系主客体二元对立论的影响,存在"双主体"同为"双客体"、"主体间性"同为"客体间性"的明显逻辑悖论。马克思的人是"对象主体论"思想,为认识人际和师生关系的本质提供了根本依据。认识者和实践者的人及其对象的人都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没有客体的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与非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有根本区别,构建师生主体间性必须把科学的理念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认识者和实践者的人及其对象的人都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
二、师生关系是没有客体的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主体间关系
(一)人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人作为对象可能是主体和客体,但只有成为对象主体才能形成良好关系
(三)主体性是师生主体的本质特征,受动性和被动性是人的非本质特征
(四)师生的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关系是主体间关系,不是主客体和双主体关系
三、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本质特性
(一)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自由平等交往的
(二)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互动的
(三)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
(四)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独在与共在、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性
(五)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天人合一、育人为本的主体性
四、构建师生主体间性须将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一)坚持指导学习、以学为本原则
(二)坚持复归本质、人文关怀原则
(三)坚持由知化能、德才皆备原则
(四)坚持甘愿负责、勇于担当原则
(五)坚持躬身实践、不懈追求原则
本文编号:379729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认识者和实践者的人及其对象的人都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
二、师生关系是没有客体的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主体间关系
(一)人是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人作为对象可能是主体和客体,但只有成为对象主体才能形成良好关系
(三)主体性是师生主体的本质特征,受动性和被动性是人的非本质特征
(四)师生的自我主体和对象主体关系是主体间关系,不是主客体和双主体关系
三、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本质特性
(一)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自由平等交往的
(二)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互动的
(三)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
(四)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独在与共在、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的全面发展的主体性
(五)师生主体间的主体及其主体性是天人合一、育人为本的主体性
四、构建师生主体间性须将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一)坚持指导学习、以学为本原则
(二)坚持复归本质、人文关怀原则
(三)坚持由知化能、德才皆备原则
(四)坚持甘愿负责、勇于担当原则
(五)坚持躬身实践、不懈追求原则
本文编号:3797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79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