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阅读论文 >

珍妮.苏克励志散文《我想看到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5-03-25 16:38

     导语: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和我国一样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尊师重教也是整个社会的理念。2012年,韩国金兰都教授的青春励志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畅销全国,2014年底,另一位韩裔教授珍妮•苏克的新书《我想看到的世界》推出中文简体版。

我想看到的世界


《我想看到的世界》 珍妮•苏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当中曾经提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著名论断。现代社会当中,自从大学作为最高学府出现以来,它们和在其中担任教职的老师们,在每个崇尚文明的国家都有相当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大学不止持续输送年轻人才,也一向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智囊地位,担负着自己的社会责任。
      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和我国一样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尊师重教也是整个社会的理念。2012年,韩国金兰都教授的青春励志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畅销全国,2014年底,另一位韩裔教授珍妮·苏克的新书《我想看到的世界》推出中文简体版。
     这位韩裔面孔,美国成长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不吃泡菜的韩裔移民

     珍妮•苏克是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生在韩国首尔,长在美国纽约。虽然现在苏克教授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小时候的她,却只是一个沉默迷茫的小姑娘。
     苏克的父亲是一位韩国内科医生,在苏克刚刚出生的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急缺内科医生,于是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为技术一流的医生提供优惠的移民条件。当时韩国有1/3的移民都是内科医生。苏克的父母作出了相当大胆的决定,举家迁往美国,当时苏克的父亲甚至还不怎么会讲英语。
      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苏克曾经显得格格不入。语言是一个孩子和世界之间的纽带,当这个纽带突然切断的时候,孩子就很难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从自己熟悉的语言中被流放,就在这样疏离而空洞的状态下,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度过了一年级,在班级里,我显然找不到半点存在感,也没有能力获得自己的位置。”苏克的奶奶在她离开韩国的时候给他做了一床棉被,每当她需要被熟悉的柔软包围才能找到安全感的时候,她就会从衣柜里把被子拽出来钻到里面,后来被面都被她撕扯到近乎损坏。
     苏克的妹妹因为同样太沉默,一度还被她的老师怀疑是聋子,虽然融入新的文化着实艰难,但孩子的适应能力往往不错,很快苏克就能用一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那种强烈的疏离感偶尔还是会涌现,这种感觉影响了她的性格。
      移民在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
     比如,在来到美国短短两年之后,苏克已经开始习惯了用英语思考,甚至做梦也是如此。父母曾经要求她在家要说韩语,但在美国开创新生活,会有一些别的更紧迫的焦虑,苏克的父母逐渐也就放下了这种愿望。逐渐变成,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说韩语,苏克则用英语回应他们。
     韩国泡菜更是个明显的例子,常理而言,每个韩国孩子都会在一定年纪的时候,品味泡菜,征服自己的味觉。然而对苏克而言,这种味道“刺激鼻腔,有如尖刀般锋利”,她甚至无法直视泡菜“那鲜亮的橘黄色,浸泡在血一样的汁液里,弄得冰箱里都不可避免地充斥着那股味道”。
      苏克年幼时的纽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家庭,他们远渡重洋而来,都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

      她也曾经是个一无是处的学生

      如今在学术金字塔顶端的苏克教授,年轻时也曾经是很多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
      在沉默的童年当中,苏克唯一的堡垒就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她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小时候苏克心中一直有个芭蕾梦,她在美国芭蕾舞学校这所美国最好的芭蕾舞学校学习舞蹈,然而父母觉得跳舞会影响升学,让她中途放弃。
      从此苏克每天不写作业,只是看闲书度日,成绩一直吊车尾,直到文学课老师觉得这个女孩不应该埋没自己在文学和艺术上面的天赋。随后苏克考入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专攻钢琴,找到了自己的天空。
      不能跳舞这条伤痕曾经在苏克的心上盘亘许久,直到多年之后她在法律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才终于愈合。如果你也曾经被迫放弃某一种曾经深爱的东西,希望你的伤口已经慢慢愈合,如果你从未被迫割舍,愿你倾尽全力珍惜所有。
      美国名校,不仅仅需要学生们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全面发展和人格魅力才是决定是否能录取的关键,就这样,耶鲁大学对苏克敞开了大门。
      考试始终不是苏克擅长的领域,即使多年之后到了法学院成了表现最出色的学生,苏克有些科目的考试成绩,依然很难称得上完美。
      分数不好,不等于不优秀,难道不是吗?

     长途冒险,只为“我想看到的世界”

      在耶鲁毕业的那一年,苏克申请到了马歇尔奖学金,离开美国远赴英国攻读文学博士学位。攻读法国文学三年之后,苏克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士学位,第一本书的出版合同。然而这个时候,她的人生再一次逆转,她发现实际上,比起文学追求,她更喜欢和社会生活联系更紧密的法学。于是苏克选择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这个选择让她走上了一条全新的人生轨迹。
     毕业后苏克曾先后在美国最高法院和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任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法律世界,而后重返哈佛任教。经过4年的讲坛生涯,她的课程被评为“卓越而具有创意”的课程,被教授委员会选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在北京时代华语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书《我想看到的世界》里,苏克教授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内容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是一本满载珍妮•苏克教授的人生历程、思绪与热情的随笔集。韩国版和美国版在2013年同时上市,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玛莎·米诺教授和首尔市长朴元淳分别做出了推荐。
     苏克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这个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哈佛法学院优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在这本书里,苏克教授鼓励年轻人:“一定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的生活.是这内在的光亮,为我们的世界照明,使我看到我想看的世界。”从那个在课堂上一句话不敢说的少女,到世界最高学府的终身教授,她的人生,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与思考。



本文编号:18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dsp/18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