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混龄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在重视教育探索和发展的今天,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有关此方面的国内外研究也已取得不少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解决混龄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意在使混龄教育实践逐步走向完善;通过文献搜索和资料搜集,研究者发现很少有人从理论的角度,尤其是对混龄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研究者尝试对混龄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具体的论述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首先,研究者对混龄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阐述,梳理混龄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概括混龄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组织形式上的特点和课程上的特点)。 其次,是实施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个理论方向进行阐述。其中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和生态化教育理论。 再次,研究者归纳总结了混龄教育的一般模式:在混龄教育的核心理念中,研究者从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等各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在混龄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从具体的互动形式、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到最后的组织与实施上分别进行阐述,并对混龄教育的经典模式——蒙台梭利混龄教育进行介绍。 最后,研究者对当前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者主要从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异龄互动必要性,异龄互动的益处、以及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同龄教育弊端的显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凸显以及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后续问题等等来进行阐述。混龄教育的可行性主要从法规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来进行切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俊超;张卫民;;混龄教育与农村幼儿园组织形式的变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邢永富;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年04期
6 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7期
7 王春燕;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独特作用[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Z6期
8 章小芬;幼儿混龄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Z6期
9 武建芬;陈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年12期
10 陆春燕;;幼儿园混龄教育初探[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永明;幼儿混合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滨;幼儿园混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异龄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晓芬;幼儿园混龄班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26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226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