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占有”到“生成”:儿童学习观的转换
本文选题:儿童 + 学习观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儿童学习观是儿童观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人们对"儿童"、"发展"及"幸福"等持有不同的观点,便衍生出了有关"学习"的不同观念。这些学习观各具认识论基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即占有",它是人们在现代功利社会背景下,依据"成人-儿童"二元比较的他者思维框架,建构的以"匮乏"为基点、以"功利幸福"为目的、以"占有"为手段、以"效率"为标准的儿童学习观。这一学习观由于其特定的观念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使得其表现出根本的自身缺陷性。其实,超越二元比较的理解框架,直面儿童本身,儿童实际上并不是一类本质先定的匮乏性存在,而是拥有丰富发展潜能的生成着的人。"学习即生成",即是儿童内在的生命潜能在与环境的开放性相遇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儿童生命的内在规定性构成儿童生成性学习实现的基本条件。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hildren's view. However,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happiness", which gives rise to different concepts of "learning". These learning views have different epistemological bases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people's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behavior.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utilitarian society and according to the other thinking frame of the dualistic comparison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learning is "possession", which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want", "utility happiness" and "possession" as a means.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earning based on efficiency.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concept foundation and value pursuit, this view of learning shows its fundamental defects. In fact, beyond the framework of binary comparison, facing children themselves, children are not essentially predefined beings of want, but people who have a rich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 Learning is generating ", that is,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change of children's inherent life potential in the open encounter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nherent stipulation of children's life constitutes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ldren's generative learning.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异化与回归:走向‘生活批判’的中国儿童教育研究”(gxyq ZD201640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农村幼儿教师县级培训机制创新研究”(DFA130250)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宁;儿童是人类之父——从进化心理学看人类个体童年期的本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涂艳国;试论“人的自由发展”的涵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更立;;从“占有”到“生成”:儿童学习观的转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马伶;;安徒生童话的童年精神气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李静;王萍;;人本主义课程观下的早期教育课程审思[J];教育探索;2015年01期
4 刘留;;论生命关怀视野下的体育整合课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王艺霖;刘芸瑞;;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人文精神解读[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梁晓宇;;新世纪以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李浩然;;透过体育考试看体育教育变革的紧迫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浩然;;透过体育考试看体育教育变革的紧迫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郭豪杰;;进化心理学视阈下的企业员工离职行为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九俊;;理解儿童[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卜卫;捍卫童年[J];读书;2000年03期
2 涂艳国;试论活动的教育学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2063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06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