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9:27
【摘要】: 奖励(reward)指对个人或集体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或表扬。但它也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控制方法,它利用人性中需要肯定、喜爱赞美的一面,以奖励为刺激,来引起或者改变人们的行为。当今以孩子为中心,赏识孩子的抚养观念很有市场,成人倾向给予幼儿更多的肯定与奖励,但在惯习的支配下,出现了许多奖励运用的误区,可能会给幼儿的正常成长带来某种消极影响。全面了解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进行奖励的状况,探讨教师奖励行为背后的发生机制,解析教师惯性思维下的不适奖励行为,还幼儿以良性奖励,是本研究的主要宗旨。 本研究以非参与式观察为主要方法,对开封市两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运用事件取样法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奖励事件及背景,并运用访谈法对幼儿园中教师给予幼儿奖励的行为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获得了一系列详实的资料与信息。 在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PSS11.5做为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奖励事实得出幼儿园奖励行为的一般状况,归纳出幼儿园中奖励实施的基本类型与方法。对奖励过程中影响教师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采取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呈现的方式。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奖励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非正式奖励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主要的奖励方式,且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伴;女孩受到的奖励多于男孩;奖励目的多指向群体,较少指向个体;幼儿园大班的奖励内容以知识学习与常规要求为主;班额大时,平均到每个幼儿受到的奖励要少;教师的奖励频率不随所教幼儿年龄不同而改变。 本研究还发现幼儿教师常用奖励方法是:代币制、竞赛、百分制、奖惩并行、模糊奖励等。教师常依具体情景不同而运用这些奖励方式。影响教师在具体情景下奖励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教育观、专业素质以及性别等,它们是教师自动做出反应的惯习基础,它们决定了教师奖励行为的个体特点。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拟提出下列奖励运用的建议:1)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尊重并满足幼儿需要赞美的天性,给予适宜的适度的奖励。2)教师要真诚地赞美幼儿的良好行为,而不要利用幼儿喜欢受称赞的天性,控制幼儿的行为改变。不管这种利用是以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管理为目的,还是以幼儿的某种发展为指向。3)教师在奖励幼儿时,应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性别差异,减少因自身角色而形成的奖励倾向性。本研究显示对女孩的奖励普遍多于男孩,其它一些研究也支持这个结果,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它可能对男孩的发展有潜在的不利影响。4)为避免不适奖励行为,教师需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并不断地对日常奖励行为、师幼互动等做出自觉的理性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15
本文编号:2747274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呈祥;奖惩功能的历史审视及其在创新教育中的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2年30期
3 杨小微;;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立场及其表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4 谢元媛;从布迪厄实践理论看人类学田野工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祖全;行为主义激励理论与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教育艺术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47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74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