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亲子互动教学法在5-6岁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20:02
【摘要】:跆拳道是一项风靡全世界的格斗技击运动,也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欢迎。随着跆拳道的市场化发展,幼儿人群不断增多,但针对幼儿跆拳道教学方法的设计很少,在幼儿跆拳道教学过程中,怎样保证方法的科学性,并提高幼儿对跆拳道的兴趣,是很多跆拳道老师都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幼儿跆拳道的教学需要强有力的入门指导与学习指引。本人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幼儿跆拳道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幼儿跆拳道教学现状以及家长和幼儿的对此项目的相关需求,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指标以及实验各项评分标准进行筛选和确定。本次实验选取老虎队幼儿运动俱乐部共24名跆拳道初学者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以亲子互动教学法为主,对照组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均按照中国跆拳道协会的标准考级内容进行教学,进行每周两次、每次1.5小时、为期12周的训练实验干预,并测定实验后幼儿在跆拳道运动兴趣和认知、白带基本技术动作、身体素质、亲子关系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变化情况,分别对实验后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亲子互动教学法对于提升幼儿跆拳道兴趣有良好的效果,在跆拳道兴趣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在跆拳道认知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亲子互动教学法对于幼儿跆拳道认知方面的提升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2亲子互动教学法对有幼儿跆拳道白带基本技术规范度的提升有良好的效果,在冲拳、三段防御和踢腿的动作规范度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在动作力度方面的三段防御指标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因此,总体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3亲子互动教学法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有良好的效果。在下肢力量、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素质测试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上肢力量测试方面,无显著差异。4亲子互动教学法在亲子关系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亲子陪伴和亲子沟通方面,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5亲子互动教学法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在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和品德习惯方面,实验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在睡眠质量指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因此,总体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6亲子互动教学法的组织和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对国内幼儿跆拳道的发展与推广具有实际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13.7;G886.9
【图文】:

内容,亲子,占比,家庭


图 3 内容陪伴现状分析由上图可看出,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经常聊天占比最多达到 72.9%,亲子看电视/手机的家庭占比 58.3%,亲子一起逛街的家庭占比 39.5%,亲子一起导班的家庭占比 39.5%,亲子一起看书的家庭占比 37.5%,亲子一起做作业间占比 20.8%,而亲子一起运动的时间占比较少为 10.4%,由以上统计可知多数家长和孩子一起聊天、看电视/手机的家庭占比相当大的比重,陪孩子做运动的家庭仅占一小部分。有限的时间,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做到更加有陪伴,如何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如何引导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前每个家庭都极其重视的问题。运动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子互动教学法的设计将会帮助家长们普及基本的运动常识以及如何帮助孩加科学的进行运动。表 14 精神陪伴现状分析心度 人数 百分比 信任度 人数 百分比 倾听度 人数 百分常关心 5 20.8% 非常信任 2 8.3% 经常倾听 5 20关心 10 41.7% 信任 6 25.0% 倾听 7 29

亲子沟通,方式,占比


广州体育学院 2019 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亲子互动教学法的设计将帮助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更加有陪伴,辅助家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孩子获得心灵的满足、亲情的幸福感和的体验。.2.2 亲子沟通现状分析表 15 沟通频次和主动性现状分析通频次 人数 百分比 沟通主动性 人数 百分比经常 9 37.5% 主动 14 58.3%一般 13 54.2% 一般 6 25.0%不经常 2 8.3% 不主动 4 16.7%由上表可看出,亲子间经常进行沟通的家庭占比 37.5%,一般的占比 54.2%常沟通的家庭占比 8.3%;在亲子沟通的主动性方面,58.3%的孩子较为主动电视/手机的家庭占比 58.3%,一般的孩子占比 25.0%,不主动的孩子占比7%。由以上数据可见,大多数家庭亲子沟通频次和主动性较好。

教学法,年龄阶段,幼儿,力量


图 5 身体素质现状分析上图反映的孩子身体素质现状,从上图可知,大部分孩子的速度和柔韧素好,力量、耐力、平衡以及协调性需要提升。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也正黄金发展期,大多数家长认为,此年龄阶段应以柔韧性和灵敏性为主,在这个年龄阶段, 很多家长会担心过早进行力量或耐力训练会对孩子的身体能力造成很大负担,从而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造成身体形态和内脏器官的,其实不然,只要适度和适量进行,孩子就能从中受益。亲子互动教学法将子身体素质的提高做针对性设计。2 构建亲子互动教学法应用于幼儿跆拳道教学的理论依据2.1 亲子互动教学法设计的基本原理2.1.1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莎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运用实践分析[J];才智;2018年08期

2 耿新山;;排球理论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13期

3 哈斯高娃;;互动教学法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6年36期

4 高金萍;;互动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7年08期

5 林秀清;;浅谈互动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年04期

6 张维全;;互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0期

7 李薇;李一帆;;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年16期

8 顾斌;;互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年24期

9 胡聪;;互动教学法初探[J];体育教学;1999年05期

10 周昭明;周晟民;;问题互动教学法在“运输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光明;;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C];2019年

2 王艳光;;数学互动教学法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三卷)[C];2017年

3 阿依江·白斯汉;;互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4 王佳红;;建构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和谐互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宫伟力;李世杰;;启发式互动教学法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佳红;;建构和谐课堂 促进有效教学——和谐互动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7 阿尔孜古丽·努尔买买提;;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策略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8 冉光容;;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2018年

9 冉光容;;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年

10 鲁涵郡;;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应用研究[A];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吴海峰 通讯员 林萍 袁君兴;推广互动教学法[N];金融时报;2013年

2 邢宝胜;互动教学法让历史课堂活起来[N];西部时报;2007年

3 张静芬;电大《管理会计》互动教学法探讨[N];财会信报;2007年

4 ;就业是出路 教学是关键[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张驰 邢丹;加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杰;亲子互动教学法在5-6岁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9年

2 刘云斐;游泳网络互动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晶;互动教学法激发学习者学习动力探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陈若青;互动教学法在高职非英语专业听说课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汉清;初中历史多向互动教学法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6 葛璐;交互式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杜晓文;互动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刘浩;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互动方法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邹荔生;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大任;论互动教学策略对初中英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80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