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5-6岁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1:09

  本文关键词:5-6岁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南京某幼儿园两个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绘画法和访谈法共收集了48名幼儿“男人和女人”绘画作品及其访谈资料。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发现:幼儿主要从称谓、男女特质和生理属性界定男性与女性的概念;幼儿对自身性别满意度较高;幼儿在区分男女线索方面最多的是根据发型,然后是服饰等;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主要体现在:物理差异、心理特质差异以及社会行为差异三方面。物理差异主要是外表(发型、衣服、配饰)上的差异;心理特质差异是二元对立的,同时幼儿更倾向于赞赏自己所属性别群体的性别特质,批评另一种性别群体的性别特质;社会行为差异包括角色行为、活动兴趣、攻击性行为以及人际交往的差异。 研究者对研究结果做了讨论,包括:影响幼儿对性别差异理解的因素分析(生物性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幼儿性别教育的缺失。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家庭中性别文化的建构、幼儿园中性别文化的建构以及幼儿性别教育的呼唤。 最后研究者对研究方法与本研究的不足做了反思。
【关键词】:性别差异 5-6岁幼儿 绘画作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第一部分 问题提出8-11
  • 一、研究缘起8-10
  • (一) 基于对性别文化的思考8-9
  • (二) 基于对当下教育现状的反思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 丰富幼儿性别发展的理论10
  • (二) 为创设有利于幼儿性别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和借鉴10-11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11-21
  • 一、儿童性别差异的研究现状11-13
  • 二、性别差异形成的理论研究13-16
  • (一) 生物学理论13
  • (二) 精神分析理论13-14
  • (三) 社会学习理论14
  • (四) 认知发展理论14-15
  • (五) 性别图式理论15
  • (六) 性别脚本理论15
  • (七) 群体社会化理论15-16
  • 三、儿童对性别理解的研究综述16-20
  • (一) 儿童对与性别相关知识的理解16-17
  • (二) 儿童对与性别相关活动和兴趣的理解17-19
  • (三) 儿童对与性别相关人格特质的理解19-20
  • 四、概念界定20-21
  • (一) 性别20
  • (二) 性别差异20
  • (三) 5-6岁幼儿20-21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与方法21-25
  • 一、研究对象21
  •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21
  • (二) 研究对象的家庭环境21
  • 二、研究方法21-22
  • 三、研究过程22-25
  • (一) 幼儿绘画资料的收集22-23
  • (二) 幼儿访谈资料的收集23
  • (三) 调查问卷的收集23
  • (四) 资料转录23-24
  • (五) 资料分析24
  • (六) 成文24-25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25-45
  • 一、幼儿对男女两性的界定25-29
  • (一) 概念界定25-26
  • (二) 幼儿对自身性别的喜爱程度26-28
  • (三) 幼儿区分男女的线索28-29
  • 二、幼儿眼中男女两性的物理差异29-33
  • (一) 外表30-33
  • (二) 性征33
  • 三、幼儿眼中男女两性的心理特质差异33-35
  • 四、幼儿眼中男女两性社会行为的差异35-44
  • (一) 角色行为35-41
  • (二) 活动和兴趣41-42
  • (三) 攻击性行为42-43
  • (四) 人际交往43-44
  • 五、总结44-45
  • 第五部分 讨论45-61
  • 一、影响幼儿对性别差异理解的因素分析45-53
  • (一) 生物性因素45-46
  • (二) 社会文化因素46-53
  • 二、幼儿性别教育的缺失53-56
  • 三、启示56-61
  • (一) 家庭中性别文化的建构56-57
  • (二) 幼儿园中性别文化的建构57-59
  • (三) 幼儿性别教育的呼唤59-61
  • 第六部分 反思61-62
  • 一、对研究方法的反思61
  • 二、本研究的不足61-62
  • 附录一 幼儿访谈提纲62-63
  • 附录二 家长问卷调查63-64
  • 参考文献64-67
  • 后记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红艳;现代儿童性别角色的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T.M.达达耶娃;;家务劳动中的性别分工[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4 戴斌荣;;儿童性别教育中的“扬长”与“取长”[J];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卜卫;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J];青年研究;1997年02期

7 石明兰;;双性化教育模式对儿童成长的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张红梅;陈会昌;;青少年人格建构的发展[J];心理科学;2010年05期

9 朱莉琪,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年04期

10 张胜军;儿童性别角色期待问题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本文关键词:5-6岁幼儿对性别差异的理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21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