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对民办幼儿园存在挤出效应吗?——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09:09
自2010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公共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以增加入园机会或提升幼儿园质量。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民办幼儿园有挤出效应吗 2010年的政策冲击如何影响学前教育的供给结构呢?基于2001—2015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财政投入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间断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增加财政投入(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比来测量)对学前教育供给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财政投入对民办园园所占比、在园儿童数占比均起着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影响民办园绝对规模的增长。进一步分析显示,增加财政投入的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小的地区会有更明显的异质性影响。
【文章来源】:教育经济评论. 2020,5(02)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学前教育财政重视程度变化趋势(2001—2015年)
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直接带来了全国幼儿园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变化。虽然“国十条”颁布之初提到了公办和民办共举,一同发展学前教育的方式,然而在复杂的政策和现实背景下,民办园可能受到来自公立园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图2呈现了全国汇总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园所、招生人数以及私立园占比情况在2001—2015年间的变化趋势,并做了各项指标与年份的简单回归拟合线。最上方两张小图呈现的是全国入园儿童和园所总数,可以看出总数的增长斜率在2010年后变得更为陡峭。2015年,我国共有22.37万所幼儿园,4264.83万个在园儿童,入园儿童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多,全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75%。(4)中间的两张图呈现的是民办园在读儿童数和私立园园所总数,仅从全国的汇总趋势来看,民办幼儿园的绝对规模在“国十条”颁布前后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最后两张图呈现的民办园儿童和私立园园所的相对规模(私立部门占比)则不同,“国十条”颁布之后,私立幼儿园儿童占比的增速明显放缓,而私立园园所占比则开始下降。
假设1:2001—2015年间,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民办学前教育的规模存在负向关系。公共财政投入越高,民办幼儿园的规模越小,存在“挤出效应”。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重点在于检验由“国十条”引起的“挤出效应”大小,即多少比例的民办园规模的减少是由政策造成的。以图3为例,我们将“国十条”视为一个外生的政策干预,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加大财政投入。(6)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造成的影响,本文将民办园规模的概念拆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如果新增学位平均(或没有特殊倾向性)地分布在城乡地区,那么民办园的占比(即相对规模)会由于公办园数量的增长而下降,且有一定数量的民办园可能面临来自公办园的直接竞争而退出市场,同时导致民办园绝对规模的下降。但同时文件中又特别指出新增经费要向农村等尚未有学前教育机构覆盖的区域倾斜,这些区域往往不是民办机构(7)(尤其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的潜在目标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因为公办园的数量上升而导致民办园的所占比例下降,对民办园的绝对数量影响比较有限。由于各省情况差异较大,存在投入策略的差异,我们尚不得而知经费在城乡间的具体分布,因此需要实证分析对现状进行检验。在假设全国总体是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倾斜的前提下,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十年发展态势、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袁秋红. 教育科学. 2017(01)
[2]学前教育对学生15岁时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的准实验研究[J]. 陈纯槿,柳倩. 学前教育研究. 2017(01)
[3]学前教育与未来学业成就——基于PISA2012的实证研究[J]. 唐一鹏,王维懿,胡咏梅. 外国教育研究. 2016(05)
[4]体制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 黄媛媛,李玲,卢鸣浩. 学前教育研究. 2015(09)
[5]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困境及其突破——基于广东省的实证调查[J]. 廖莉,袁爱玲. 教育发展研究. 2015(06)
[6]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公、私相对规模的因素分析[J]. 刘云波,杨钋.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1)
[7]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雪,袁连生,田志磊. 教育发展研究. 2012(20)
[8]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占比的省际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与管制[J]. 宋映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2)
[9]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J]. 储朝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 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426061
【文章来源】:教育经济评论. 2020,5(02)
【文章页数】:26 页
【部分图文】:
学前教育财政重视程度变化趋势(2001—2015年)
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直接带来了全国幼儿园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变化。虽然“国十条”颁布之初提到了公办和民办共举,一同发展学前教育的方式,然而在复杂的政策和现实背景下,民办园可能受到来自公立园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图2呈现了全国汇总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园所、招生人数以及私立园占比情况在2001—2015年间的变化趋势,并做了各项指标与年份的简单回归拟合线。最上方两张小图呈现的是全国入园儿童和园所总数,可以看出总数的增长斜率在2010年后变得更为陡峭。2015年,我国共有22.37万所幼儿园,4264.83万个在园儿童,入园儿童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多,全国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75%。(4)中间的两张图呈现的是民办园在读儿童数和私立园园所总数,仅从全国的汇总趋势来看,民办幼儿园的绝对规模在“国十条”颁布前后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最后两张图呈现的民办园儿童和私立园园所的相对规模(私立部门占比)则不同,“国十条”颁布之后,私立幼儿园儿童占比的增速明显放缓,而私立园园所占比则开始下降。
假设1:2001—2015年间,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民办学前教育的规模存在负向关系。公共财政投入越高,民办幼儿园的规模越小,存在“挤出效应”。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重点在于检验由“国十条”引起的“挤出效应”大小,即多少比例的民办园规模的减少是由政策造成的。以图3为例,我们将“国十条”视为一个外生的政策干预,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加大财政投入。(6)为了更好地理解政策造成的影响,本文将民办园规模的概念拆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如果新增学位平均(或没有特殊倾向性)地分布在城乡地区,那么民办园的占比(即相对规模)会由于公办园数量的增长而下降,且有一定数量的民办园可能面临来自公办园的直接竞争而退出市场,同时导致民办园绝对规模的下降。但同时文件中又特别指出新增经费要向农村等尚未有学前教育机构覆盖的区域倾斜,这些区域往往不是民办机构(7)(尤其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的潜在目标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因为公办园的数量上升而导致民办园的所占比例下降,对民办园的绝对数量影响比较有限。由于各省情况差异较大,存在投入策略的差异,我们尚不得而知经费在城乡间的具体分布,因此需要实证分析对现状进行检验。在假设全国总体是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倾斜的前提下,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十年发展态势、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袁秋红. 教育科学. 2017(01)
[2]学前教育对学生15岁时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的准实验研究[J]. 陈纯槿,柳倩. 学前教育研究. 2017(01)
[3]学前教育与未来学业成就——基于PISA2012的实证研究[J]. 唐一鹏,王维懿,胡咏梅. 外国教育研究. 2016(05)
[4]体制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 黄媛媛,李玲,卢鸣浩. 学前教育研究. 2015(09)
[5]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困境及其突破——基于广东省的实证调查[J]. 廖莉,袁爱玲. 教育发展研究. 2015(06)
[6]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公、私相对规模的因素分析[J]. 刘云波,杨钋.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1)
[7]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雪,袁连生,田志磊. 教育发展研究. 2012(20)
[8]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占比的省际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与管制[J]. 宋映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2(02)
[9]财政投入与幼儿教育公平性研究[J]. 储朝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10]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 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3426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342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