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游戏,一个还在争论的问题——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解读
本文关键词:儿童为什么游戏,一个还在争论的问题——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游戏理论是认知发展心理学思想的精华,已是支撑当代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主要派别之一。儿童为什么游戏?这是游戏理论界一直持有争议的一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介绍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来解释这一问题,并由此说明该游戏理论如何启迪我们现今的幼儿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老张集乡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 认知发展 游戏理论 皮亚杰 儿童
【分类号】:G613.7
【正文快照】: 作为心理学界认知发展学派的领路人,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游戏理论派生于其认知发展理论学说中,是其理论构想的一种新方向上的拓展。区别于一些将游戏视为孤立活动的言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种表现,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标志。根据他的这种看法,相应提出了三种适合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晓燕;;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德;汉语语法习得异同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3 罗小华;;内容图式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徐金玉;;试论相似论与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管勇;马丽;;文学意象的接受心理探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李联社;试论影响图书分类认知的因素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9 钱伟量;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评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杨沉;张家武;;影响的焦虑:基于新媒介视角的阅读考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建明;朱亚宗;;爱因斯坦与皮亚杰认识论思想之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赵汝梅;;“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下有效教学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4 刘雪莲;;浅谈农村幼儿自信心的培养[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陈欣扬;黄芳;;儿童互动展品设计研究[A];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璐;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及其生态学诠释[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刘芳;悲剧和希望[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伟;初中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祥财;论诗歌朗读的节奏[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丽丽;儿童饰品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樊翠芳;儿童网站的界面设计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尹芝;知识可视化下KM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阗;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琳;3~6岁幼儿秩序感的发展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姜超英;论曹文轩小说的“成长”内核[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颜;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体验式环境教育的方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基于认知发展的学科教育——英国认知干预项目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符明弘;左梦兰;;儿童之间相互讨论对认知发展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3 林泳海;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4 林崇德,张文新;认知发展与社会认知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5 朱莉琪;认知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吴桂琴;;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31期
7 洪丽;;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J];父母必读;1987年03期
8 田学红,方格;国外有关儿童对地图表征的认知发展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0年02期
9 邢强;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与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卫,黄红清,黄时华;抑制机制发展: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视野[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纪全;;关于小学生对应用题结构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桑标;陈英和;徐琴美;;情绪认知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文忠;刘范;;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林泳海;;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方富熹;方格;Monika keller;Wolfgang Edelstein;;东西方儿童对友谊关系中人际义务的道德推理发展[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俞国良;张登印;罗晓路;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其认知发展、学习动机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周秀章;王建华;秦金环;阴国恩;;儿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绪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刘电芝;黄希庭;;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发展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刘电芝;黄希庭;;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发展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刚(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N];文汇报;2002年
2 ;案头备书[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陈友康;卢o欤褐泄现⒄剐睦硌У南惹齕N];云南政协报;2010年
4 金叶;教育超前化 是早起跑还是揠苗助长[N];中国改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蕾;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秋玲;儿童对权威关系的认知发展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平;女幼童认知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聪阁;4-7岁儿童对遗传的认知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秦秀娟;文化及其进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D];山西大学;2006年
5 谢小良;认知发展与数学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杨威;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
7 何卫国;12-15岁儿童的统计推理认知发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芳芳;湖南3-4岁留守幼儿认知发展与社会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路;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示[D];南昌大学;2014年
10 陈达佳;儿童社会角色、行为规则的认知发展及其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儿童为什么游戏,一个还在争论的问题——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1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48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