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共产品”抑或“公共服务”——不同视域中的学前教育属性及其供给差异
发布时间:2017-09-08 01:45
本文关键词:“准公共产品”抑或“公共服务”——不同视域中的学前教育属性及其供给差异
【摘要】:以往学界从经济学视角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而近年来学前教育通常被视为"公共服务"。然而,两种属性存在差异,不应被混淆使用。准公共产品主要关注的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征,而公共服务侧重公共利益的衡量。二者在为何供给、为谁供给、如何供给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从工具理性出发,从弥补市场失灵的角度强调政府应作为学前教育供给的必要参与者,容易产生政府意愿导向的供给;后者是从价值理性出发,基于公共利益保障角度凸显了政府是学前教育供给责任的一元承担者,强调公共需求导向的供给。从当前的实践而言,把学前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更能彰显其公益性。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准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 供给差异
【基金】: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质量提升背景下城市‘公办性质’幼儿园运行保障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5YJC88002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9.2
【正文快照】: “准公共产品”是长久以来学界对学前教育属性的基本判定,也基本成为了理论和实践界的共识。但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学前教育与作,
本文编号:811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811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