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发布时间:2017-09-11 21:49

  本文关键词: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


  更多相关文章: 华德福教育 幼儿 家庭生活 家庭教育


【摘要】: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事实上,自2002年起,华德福教育开始被国人在杂志期刊上介绍,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华德福教育,其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模式,其也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特别是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关于华德福教育的探讨应运而生。 幼儿在园学习效果的维持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家庭环境,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华德福幼儿园,这一点尤其突出。比起主流学校,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的家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对其家长有很多建议,比如不能给孩子看电视、玩电脑,不能穿有卡通形象的衣物等等,这与我国主流思想下的家庭教育现状背道而驰。 目前国内关于华德福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关注华德福家庭的几乎没有。然而,对于华德福幼儿家庭生活的探讨不论是对于入读华德福的家庭还是非华德福家庭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旨在通过叙事研究描述一个主流社会的家庭在入华德福后产生的一系列碰撞、冲突的过程。家庭生活具体是怎样进行的?是否与华德福理念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即,通过对比华德福理念下家庭生活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来探讨华德福教育理念。在细枝末节的家庭“琐事”中呈现幼儿及其家长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并对此进行探讨,试图对其他接受主流学校教育的幼儿家长提供一些思考和参考。 本文把家庭生活基本上分为外在有形部分和内在无形部分两类,共十四项。通过连续多日的观察及访谈,从外在有形部分来讲,该幼儿的饮食以有机食品为主;幼儿承担固定的家务;玩耍的范围从客厅到自己的卧室;家居简洁素雅;光线明亮;穿衣以纯色无卡通为主;玩具以塑料的乐高玩具为主;有少量卡通玩具和电动玩具,会用电脑打游戏、画画;书籍有百余本,从绘本到百科全书;客厅有电视机但并不看;一般晚上八点半睡觉,睡前自己洗漱,家长讲故事;短期旅游主要是在家附近的公园及周边,也有跨省跨国游,家长多选择环境优美的地方,并会邀请幼儿同伴同往。 可以看到,该家庭在玩耍空间、颜色、光线、睡觉四个维度非常符合华理念,而前三个维度其实并不是与华德福有关,是家长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得到了华德福理念的支持;在衣服、食物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书籍、电子产品方面不太明朗或者持有自己的看法;在爱的氛围营造上父母做的较好,但是父亲有时候会不耐烦;在原则、规则上妈妈一般比较坚持、有耐心,爸爸有时候会妥协;在节奏上,,该家庭基本上能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外出有时难以保证。 总之,该家庭某些做法符合华德福理念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受接触华德福影响而认同,而是之前就有了,不符合华德福的做法的原因一是受外界影响较大;二是对某部分理念不是很清晰;三是保留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当然,家长不一定要认同华德福的理念,但是在认同基础上的家园合作对幼儿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了解的基础上慎重选择。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华德福,建议主流教育的家长们在做决定之前,先去模仿着做一些事情,观察幼儿的变化,这比起盲目的接受或排斥都是更为实际、有用。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华德福教育 幼儿 家庭生活 家庭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言10-17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实践意义12
  • 1.3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文献综述12-17
  • 1.3.1 华德福学校及其文献综述12-14
  • 1.3.2 家庭生活及其文献综述14-17
  • 2 研究方法及过程17-22
  • 2.1 研究方法17-21
  • 2.1.1 方法介绍17-20
  • 2.1.2 研究对象20-21
  • 2.2 研究过程21-22
  • 3 故事文本及文本汇总22-38
  • 3.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及文本汇总22-29
  • 3.1.1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扫描22-27
  • 3.1.2 该幼儿家庭一日生活事例文本汇总27-29
  • 3.2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扫描及文本汇总29-38
  • 3.2.1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扫描29-36
  • 3.2.2 该幼儿家庭生活关键事例文本汇总36-38
  • 4 分析、总结及建议38-58
  • 4.1 分析38-42
  • 4.1.1 该家庭的一日常规分析38-40
  • 4.1.2 该家庭的家庭生活分析40-42
  • 4.2 总结与建议42-58
  • 4.2.1 家庭生活分类各项总结与建议42-58
  • 5 反思58-60
  • 5.1 对研究对象的反思58
  • 5.2 对研究方法的反思58
  • 5.3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58-59
  • 5.4 对研究结果的反思59-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6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郭莉;;瑞吉欧教育经验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 刘焕丽;李赐平;刘有为;;儿童化的疏离与回归——由华德福教育谈我国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凯;教师叙事与专业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叶凤云;;浅谈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各自优势及整体性[J];才智;2011年22期

6 张万敏;;浅析家庭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0期

7 陈兴杰;孟丽红;;有效开展叙事研究,让理论和实践“联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1期

8 宫雁彬;;让叙事研究丰富我们的教育哲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1期

9 李金奇;袁小鹏;;从教育叙事到教育叙事研究的转变与提升——基于“黄冈教育现象”研究的案例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游安军;“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及一个实例[J];湖南教育;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833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833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