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14:26

  本文关键词: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策略


【摘要】: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教师作为主导人群,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在教育中发生异常行为的比例逐渐上升,甚至有不少教师放弃教师职业改行。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客观存在。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育事业、学生、教师本身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目前,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针对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这个群体关注较少。本文基于这一点,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贵阳市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状态、表现、原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贵阳市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状况逐渐明显,处于中等水平。任教学科、工资水平、职称并不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性别、年龄、学历、教龄、婚姻状况对职业倦怠都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原因是是否担任班主任工作。针对结论,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使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成为受益者,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够给与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一定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勇;刘正国;;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解析及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吴良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03期

3 叶宋忠;;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赵金波;邵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6期

5 吕堂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陆晓燕;;浅谈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9期

7 张翼;陈彤;;浅谈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职业倦怠[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8 王文全;;藏、汉两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J];西藏科技;2009年01期

9 赵建平;叶华松;;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丽水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学伟;许延礼;;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3 贾世超;龚少英;;教师职业倦怠的本土化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维良;马庆霞;;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宫贤平;王惠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孟丽丽;司继伟;王冬梅;;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丹;张丽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陶涛;孙婷婷;;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A];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0年

9 田培树;;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李西营;殷宏淼;;不同职业倦怠-投入教师在教学归因上的差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许鹏;客观与宽容是重要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张昕;教师职业倦怠不容忽视[N];文汇报;2007年

3 葛春霞;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 姬爱民;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一点思考[N];新乡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徐德明;用积极的文化消减教师职业倦怠[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张红;突破教师职业倦怠的“三重门”[N];中国教师报;2011年

7 离石区第一小学校 李张平;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浅谈[N];吕梁日报;2011年

8 薄祥申;警惕:教师职业倦怠[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东北师范大学 刘晓明;教师职业倦怠破解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杜悦;开学了,他们为什么不想走向讲台[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文玉;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伟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葛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常素庆;吉林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樊立辉;论教育学视域中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D];河南大学;2005年

7 戴丽丽;城市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施小峰;荆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俊兰;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荩桢;武汉市中小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5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355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