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04 20:34

  本文关键词: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策略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认同 职业教育 京津冀协同发展


【摘要】:文化认同是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关键。当前,京津冀职业教育存在着经济、教育体制、就业政策等多种制约的现实因素。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必须解决文化障碍问题,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重新合理定位三地功能,转变产业结构,改革人才交流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用文化力量助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Abstract]: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and cultural support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key to cohesion. At present, there is an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syste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must solve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barriers, and construct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top-level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reposition the functions of the three places, to chang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reform the talent exchange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power.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
【基金】:2015年河北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SH039,主持人:黄天娥)
【分类号】:G719.2
【正文快照】: 一、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呼求文化认同认同(identity)英文解释有“同一性”“一致”“等同于”等含义。在汉语里有一样、同一的含义。一般认为,认同一是指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二是承认、认可。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对连续发展的自我反思性理解,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侯兴蜀;;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36期

2 傅才武;钟晟;;文化认同体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陈旭霞;;京津冀都市圈文化软实力建设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天娥;李冰;;基于文化认同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1期

2 李慧;;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我省科技人才流动和队伍建设的方法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07期

3 侯兵;周晓倩;卢晓旭;陶然;张爱平;;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以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06期

4 翁毅;范冬萍;;粤港旅游公共服务治理的系统协同机制——基于国家认同的进路[J];学术研究;2016年11期

5 柳红波;;基于RMP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10期

6 傅才武;严星柔;;论建设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7 杨永忠;鲍学东;;创意产品价值评估的方法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8 郝银忠;;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区域性商业设计研究[J];设计;2016年07期

9 彭艳芬;;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践道路[J];保定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10 彭艳芬;王紫璇;;京津冀背景下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康;;多元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郝亚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吴其付;;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万雪芹;安塔娜;;基于消费者感知体验的文化旅游符号消费分析——以西安大雁塔文化旅游体验设计为例[J];前沿;2011年05期

5 傅才武;陈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刘士林;;江南文化的当代内涵及价值阐释[J];学术研究;2010年07期

7 刘家明;刘莹;;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8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庞立生;王艳华;;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J];现代哲学;2009年03期

10 李程骅;;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J];创新;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青,吴广辉,邓吉元;文化思维与“三称”的命名空间[J];长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城市转型要有文化思维[J];教书育人;2005年09期

3 谢章华;;隐喻在文化教学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4 陈朝豹;文化生成论[J];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吴万能;;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对经贸外语跨文化人才培养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34期

6 马丽,陈传汉;学术期刊标题翻译中的文化思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胡燕平;;翻译、语言和文化思维[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金燕;张向阳;;对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思考——兼谈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胡爱民;英汉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余明兰;邓小讯;胡爱民;;英汉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差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绍臣;;中西文化耦合创新是现代企业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模式[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万县;万威武;;全球化思维、地方化行动——跨国管理的文化策略模式探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廖学新;;水的精神分析——中国文化一瞥[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4 王卫东;;超越二元思维 发展民族文化——谈保护和发展民族文艺的几种观念[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向阳;企业落后是文化的落后[N];经理日报;2003年

2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 朱咏雷;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文化建设如何发挥作用[N];四川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孙若风;战略思维运筹文化事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文心;余秋雨:文化不是自家的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6 杨忠 周金江;浅谈个私协会廉政文化建设[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本报评论员;让文化与科技在融合中繁荣发展[N];沈阳日报;2012年

8 钟美荪;培养跨文化思维方式[N];中国企业报;2005年

9 市文化局局长 冉宗海;大胆创新 扎实工作 提升宝鸡文化品牌[N];宝鸡日报;2007年

10 张小兰;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述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方方;新疆高校留学生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涂志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壮;文化思维下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史林玲;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晓鸾;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方芳;《纽约客》文化评论专栏汉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舒叶;蒙汉语“白”系词语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8 潘菁;中英跨文化采访的语言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蔡德顺;从文化身份看英汉隐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戴春燕;文化思维模式对二语写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80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380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