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工学结合内涵、特征与类型
本文关键词:再议工学结合内涵、特征与类型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工学结合概念内涵、特点和类型的理解直接影响实施的方法和效果。工学结合是随时代不断发展的概念,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等相关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具有相对独特的内涵与特点;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依据工学结合的紧密程度、合作主体作用和现实运行方式等不同维度,可以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分为紧密型、松散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双主体型(双元)等不同类型。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its implement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s a concept that has been developing constantly with the times and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learning cooperation,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have relatively unique conno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three different meanings: macroscopic, meso and micro,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close degree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learning, the role of the main body of cooperation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ight type, loose type, school leading type. Enterprise-oriented and dual-body type (dual-body) and other different types.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基金】: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现状分析与实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9YJC880017,项目主持人:李芹)
【分类号】:G712
【正文快照】: 一、工学结合相关概念辨析“当前,无论是在政策性文件还是理论研究文献中,抑或是在职业院校的话语体系内,‘工学结合’都是一个出现频度相当高的词汇,甚至被提到了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这样一个高度。”1从当前林林总总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政策性文件可知,目前职业教育界对工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许强;来尧静;张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途径[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2 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9期
3 俞位增;;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4 刘克勤;王碧秀;;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5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6 孙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J];职教通讯;2004年05期
7 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35期
8 徐涵;;工学结合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春;;从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5期
2 孟利前;张京生;胡清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6期
3 温德华;石焱;;江西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陈彦许;翟海燕;;对产学合作工作的理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5 王育霞;;高职英语应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6 赵克勤;谭平;;高职生物化工专业在工学结合中的调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6期
7 季正红;;工学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姚永华;吴琼;;实施工学结合 培养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J];成才之路;2009年24期
9 蔡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1年26期
10 罗纲;姚玲峰;;关于高职高专工科学生顶岗实习的思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越;费艳颖;;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康迪;符策红;;创新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探索[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朱蓉;;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的实践[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高永祥;杜红文;徐晓风;;《零件三维建模与制造》课程的改革[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周青;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及其协调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恒;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唐林伟;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汪之明;产学研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莹;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经验对我省高职教育变革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芦风军;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牟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彭爱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磊;;工学结合解读——学习的视角[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刘润忠;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J];江苏高教;2005年01期
5 王章豹,王文胜,马力平,徐桂红;机械产学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7年04期
6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7 赵华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薛天祥;;关于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几个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81年02期
9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6期
10 张秀梅;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继明;王向宁;;高职院校基于市场需求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2 陈小波;;论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三大关节点[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王全旺;周志刚;;教育中介组织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中的作用探究[J];学术论坛;2008年06期
4 陈玉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3期
5 衣鹁;;工学结合所引发的素质教育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易际培;;论工学结合参与方的利益矛盾与协调[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5期
7 罗蔓;宁文珍;莫薇;;工学结合下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0年23期
8 彭丽英;丁军;邢文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11年01期
9 王济霞;;浅谈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2期
10 蓝洁;唐锡海;;复杂科学视野中的“工学结合”特征[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聂建波;;“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分析[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郭永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问题思考[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甘肃卷)[C];2013年
4 吴宪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落实“工学结合”理念[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沈明南;;工学结合与就业[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杨泽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洁;张佳;;顶岗实习中的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9 徐志方;缪朝东;;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何玉宏;孙云志;;工学结合——研究现状与发展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省惠州商业学校校长 党委书记 邓庆宁;职校推行工学结合须做好“三个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孙畅 王艳敏;“工学交替”培养新生代蓝领[N];工人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蒋夫尔;工学交替:“瓶颈”如何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徐友礼;工学交替,山区职校焕生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童学敏;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6 陈成智;海南银校首推“工学交替”模式[N];海南日报;2006年
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刘紫婷;改革体制机制 推进工学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所长 邱开金;工学结合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张雯婧;2008工学交替助96%中职生就业[N];天津日报;2009年
10 河北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所长 崔发周;工学结合需要“过五关”[N];中国教育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守兵;工学结合模式下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唐东存;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薛灵辉;工学结合下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玲;论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政策保障[D];延安大学;2011年
6 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金梅;广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的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振宇;“工学交替”:高职院校培养农村贫困生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龙小红;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建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19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1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