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高本衔接框架下的中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13 19:35

  本文关键词:中高本衔接框架下的中职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商务 中高本衔接 人才培养 教学资源


【摘要】:本成果在全面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基础上,聚焦分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加强电子商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科学构建中高本电商职业教育框架,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制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获批教育部优秀标准案例;创新中职"三合一、四阶段、双平台",高职和本科"立体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全国示范校与电商企业集群合作,开发融合电商典型职业活动和行业标准的核心课数字教学资源。该成果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借鉴,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创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alent demand of e-commer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is result focuses on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discipline a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ecommerce industry to open up the rising chann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formulate the "Nat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lectronic Commerce Teaching Standard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xcellent standard cases; Innovating "three in one, four stages, two platform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ree-dimensional" training mode of practical teach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ooperation with national model schools and e-commerce enterprises cluster, the paper develops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of core courses that integrate typical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of e-commerce. This achievement provides a successful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in the future employment, entrepreneurship has a strong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职教学院;北京市商业学校;
【分类号】:G712;F713.36-4
【正文快照】: 获奖等级:一等奖 专家鉴定意见该成果创建的电子商务专业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框架及实践成果具有先进性。电子商务作为极少数中、高、本专业名称一致的专业,由电商行指委统筹指导,进行了衔接试验,确定了不同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中高、高本”衔接框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0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420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