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选题:中国制造 切入点:现代学徒制 出处:《职教论坛》2017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向中国工业实力跨越式发展,这需要大量优质的职业人才作为支撑,而现有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国家不断在政策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其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现代学徒制"三二四一"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二主体实施、四要素构成、目标与标准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made in China 2025" strategy points to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ength, which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s to support it.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to transport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the country has been promot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t the policy level, among which, the existing vocational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s very difficult to meet this demand. Therefore, as the dir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3241" talent training mode (that is, tripartite participation, two-subject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set up for "made in China 2025". The composition of four elements and the unification of goals and standards are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价值观多元化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编号:2013SJB880005),主持人:谢仁凤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编号:2015JSJG300),主持人:谢仁凤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武文生;;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2年06期
2 张曙光;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技能人才[J];中国培训;2003年02期
3 陈文丰;;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J];未来与发展;2004年03期
4 贾怀东;;“廉价劳动力”与中国制造的误区[J];改革与开放;2006年04期
5 杨丽媪;;反思“中国制造”危机[J];观察与思考;2007年19期
6 吴晓义;;如何续写“中国制造”[J];职教论坛;2008年23期
7 王玉;樊勇;;“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8 薛旭;;北京奥运与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J];电视研究;2008年05期
9 吴濵;;掉进中国制造的汪洋大海[J];国际公关;2008年04期
10 郝文胜;;“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国制造行业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3 高洁;朱迦迪;徐凯;;从破解反公地体制寻求“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新源泉——兼论“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张静中;;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的危机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孔庆勤;颜琳;;“携手中国制造”广告效果评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杨万豪;;中国制造需要重拾“匠人精神”[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7 王瑞娟;刘春芝;;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SWTO分析及战略组合选择[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戴定一;;从“中国制造”看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 梁昭贤;中国制造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黄海峰 牛源;“中国制造”中的经济安全和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中国制造”80余种产品类产量世界第一[N];经济日报;2002年
4 万建民;“中国制造”呼唤“中国信用”[N];经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沈衍琪;“非中国制造”商标引发法律争议[N];北京日报;2006年
6 赵艳红;让“非中国制造”没有市场[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7 葛云;好家伙 中国制造[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袁启华 相晓东;“非中国制造”:负效应的警示[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樊艳兵;“中国制造”让美国人欲罢不能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胡立彪;捍卫并优化“中国制造”[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捷;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美玉(CHAN MAY YOKE);马来西亚90后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购买意向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3 林云姣;《纽约时报》中“中国制造”国际形象媒体话语演变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和“中国制造”[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郭佳;《中国制造2025》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吴枫;“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北省职业学校应对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林荷莉(JONGKOL SUTTAYAROM);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连昱;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整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徐晓艳;基于交叉效率模型的“中国制造2025”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10 陈志军;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缝隙中的“山寨”背景[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3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0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