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本文选题:高职院校 切入点:文科大学生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02期
【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高职院校往往轻视对文科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事实上,科学精神并非科学家或理科学生所特有,它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运用新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及对于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文科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lea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despise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for liberal arts students. In fact, scientific spirit is not unique to scientists or science students, and it sets up correct values of life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examine the world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be of great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aspects of the individual.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liberal arts student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rough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contents.
【作者单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生化”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D710009)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加强高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家林,陈科;论科学精神及其特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汝发;;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年01期
3 刘龙伏;科学精神涵义辨析[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昂;科学和宗教关系辨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胡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几点认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孙咏萍;董杰;;重述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4 贾栗;;对《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一书中的观点的商榷——兼论将博弈论方法引入科学史研究的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悖论合理性消解的“第三条道路”——兼论当代科学伦理观[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殷华成;;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反思[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晓华;;论科学价值的非中立性[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胡旭君;;专业互联网平台——双语教学在临床听力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秦伯益;;科研道德失范的背后(续)[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04期
10 曹华茹;王学利;毛燕;;高校理科教学中的科学思想教育问题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健;;《天使与魔鬼》: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郭芝叶;;关于视觉脑研究的哲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付恒阳;段联合;;论科学发现的非偶然性——默顿的科学多重发现思想评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赵峰;;无翼之“鸟”为什么需要“鸟类学”?——对温伯格观点的反驳与思考[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蒋功成;;种群思想——超越唯实论与唯名论的论争[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伟程;许斗斗;;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及其成效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10 杨昆;;从历史发展来探讨中医理论的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春权;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杨涛;建筑形态演进的科技动因[D];天津大学;2012年
7 何小勇;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大权;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红;数据挖掘中特征选择与聚类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明进;区域技术创新环境的构建及其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崔同富;云南农村科技扶贫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叔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2 金吾伦;切不要让科学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落[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9年01期
3 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4 宋绍柱;;教育的“功利之魅”与知识分子的“良知之致”[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4期
5 王树恩,柳洲;科学精神结构的多维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7期
6 肖峰;科学精神的三种形态[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01期
7 邢志华;国内“科学精神”研究近况[J];哲学动态;2000年04期
8 肖峰;科学精神的语义问题[J];哲学研究;199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秀华;素质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2 雷水英;朱伟芳;朱琮;;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闫杰花;;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沧桑;2007年05期
4 许永祥;刘学求;;论科学精神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S1期
5 黄德良,杜俊民;跨学科与科学精神[J];学术研究;2001年06期
6 彭炳忠;论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李文清;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8 王晓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孙厚才;科学精神简论[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赵素兰;简述科学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祖甲;;科学精神刍议——科学理念门外谈之二[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春艳;张敬军;马萍;;论科学精神向现代人文思想的复归[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杨金山;;徐霞客与科学精神[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建峰;;弘扬科学精神应从科技界做起[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倪进科;;以人为本,开创科协工作的新局面——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思考[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6 孟庆龙;张雪胭;;试论装备人之科学精神[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彭清波;;通过物理学史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谢绍银;;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科学精神的培育[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9 于祺明;;在“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中应当坚定发扬科学精神[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2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家德;科学精神:科学发展观之魂[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远明;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中南大学;2008年
3 姜静;基于科学史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4 孙定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科学精神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子宏;论毛泽东的科学精神[D];河南大学;2002年
6 蒋冬双;对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合理性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石华;论科学精神及其当代弘扬[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赵一铤;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吴薇;当下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的缺失与构建[D];渤海大学;2012年
10 许晓琪;当代中国科学精神探析[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5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6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