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行会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
本文选题:企业订单培养 切入点:行会订单培养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10期
【摘要】:"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是"定向合作培养",校企单线直接合作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存在先天的机制缺陷,而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行会订单培养"模式则体现出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Abstract]: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order training" is "directed cooperation training". The "guild order training" mode led by the trade association embodie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mechanism.
【作者单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
【分类号】:G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刚,马广;关于订单培养的实践和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曾朝霞;;当前“订单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7年03期
3 王育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热”的“冷”思考[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刘锁林;;我校推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的几点思考[J];今日科苑;2008年16期
5 王永莲;;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5期
6 付震;;如何完善“订单培养”流程构想中的校企互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7期
7 熊惠平;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模式的困难与问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年04期
8 冯拾松;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03期
9 石丽敏;订单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5年13期
10 熊惠平;关于高职教育“订单培养”中难点与焦点的经济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志辉;卢庆林;;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林东;杨元挺;李瑜芳;孙学耕;陈晓文;;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跨入新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路[C];2005年
3 常海平;;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订单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中洲;;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韦跃忠;;对职业中学“校企合作”实践的几点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教授 刘尧;订单培养面临三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雯婧;订单培养开启就业之门[N];天津日报;2013年
3 曹霁阳;齐齐哈尔职校创新“订单培养”模式[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和翠翠;“订单培养”让学生就业无忧[N];铜川日报;2008年
5 刘卜水;校企联姻 订单培养[N];广元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孙文生 通讯员 裴红波;杨职院订单培养推进毕业生就业[N];陕西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曹雷;订单培养让职校生成“香饽饽”[N];济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常春晖;订单培养让高职生就业“逆市飘红”[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瞿汉金;冠名办班 订单培养[N];南通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鸣琦 通讯员 张勃 肖鑫鑫;订单培养开辟高职教育新天地[N];陕西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693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69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