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谁读职校——基于社会分层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25 02:03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 + 社会分层 ; 参考:《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09期


【摘要】:通过对山东、甘肃和安徽三省12市县初中毕业生调查,考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分配的结构特征及其职业教育阶层化机制。当前义务教育后的普教与职教分流逐步异化为一种体制化屏蔽机制,基于职业分工和个性化的自主选择的义务教育后普教和职教的分流,在现实中扮演的却是淘汰性分流机制的角色,不自觉地变成了"一流"和"二流"教育的分水岭,家长和学生升入职业学校的热情显然不高。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增强内驱力,促进弱势阶层向上流动。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in 12 cities and counties of Shandong, Gansu and Anhui provinc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distribu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stratifica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investigated. At present, the diver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gradually alienated into a systematic shielding mechanism,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occupation and individu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choice of the sepa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eality, however, the role played by the mechanism of elimination of diversion has unconsciously become a watershed between "first-class" and "second-rate" education, and the enthusiasm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for promotion to vocational schools is obviously not high.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drive and promote the upward mobility of the disadvantaged class.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分层背景下农村教育与社会流动研究”(项目编号:10CSH006)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J10WH03)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瑶祥;;高职院校“好就业、难招生”现象分析——基于社会分层视角[J];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2 夏献峰;;“学不好读职校”伤了谁[J];教育;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的合理性分析——基于高等教育哲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05期

2 宋秀英;;基于高职装饰专业毕业生现实就业情况调研——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2届装饰专业就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3 张向红;;基于情境与迁移导向的高职理论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刘冬;高彩霞;;基于社会阶层分化对高职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5年22期

5 曾阳;黄崴;;扩大“中间阶层”: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5年01期

6 胡双喜;;高职绿牌冷门专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分析——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7 魏星;;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J];品牌;2014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沙莉莉;T村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变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钟云华;沈红;;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5期

2 陈静静;;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3 赵长林;;社会分层、文化传统与高考制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7期

4 董泽芳;彭拥军;;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 促进社会有效分化与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5 陈曙红;;中产阶级教育传承中的文化再生产问题——以南京市为例[J];唯实;2008年Z1期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大学分层的探讨[J];学术论坛;2010年04期

7 庄西真;社会分层和流动与职业教育发展[J];职教通讯;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玉兰 采访整理;[N];光明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中哲;“单位”资本与社会分层[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张小虎;转型期犯罪率明显增长的社会分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3 席升阳;高新技术与社会分层[J];河南科技;2002年15期

4 刘祖云;;社会分层的功能[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5 雷洪;;社会分层中的制度化因素[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6 李路路;制度转型与社会分层模式变迁[J];江海学刊;2002年05期

7 孟天运,尉建文;山东地区农村社会分层的个案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宫宏祥;论社会分层的负面影响[J];晋阳学刊;2003年02期

9 郭亮,翟洪峰;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社会现代化解读——试析社会分层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产生的积极影响[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李华林;社会分层及其形成机制的建构[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张春婷;;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甘源;;浅谈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春杰;;毛泽东社会分层思想及其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会分层与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趋势初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吕树庭;周洽;;当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任剑波;;社会分层视角下杀人犯罪的态势[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心;社会分层理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程金华 教授;中国的社会分层与法律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吕树庭 周洽;当代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N];中国体育报;2003年

4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吴冬华;从教育社会分层角度透视农村普高[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林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进程影响拉美社会分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范晓光;社会分层中的边界渗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皇甫世俊;临时工时代[N];银川晚报;2014年

8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北京日报;2003年

9 李培林;话说社会分层[N];浙江日报;2005年

10 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N];发展导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红;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邵晓;公共品如何影响社会分层与个人选择[D];复旦大学;2013年

3 于仲秋;制度变迁中的“速富阶层”[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琛;父辈社会分层对子代教育公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7年

2 邱永建;我国社会分层变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9年

3 王辉;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桂云;论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芳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分层机制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解玉强;我国社会分层背景中的公正问题[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7 于萌;兰州市居民社会分层与消费行为关系的探讨[D];兰州商学院;2007年

8 郑亚杰;社会分层与学校分层的对应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漆彦忠;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分层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1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31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e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