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成长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4 07:08
【摘要】:双师型教师一直是高职教育探讨的炙热点,"大学在大师,而不在大楼"点明了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核心所在。笔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解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素质要求,进而构建了高等院校双师品行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增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品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作者单位】: 武昌职业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2016年度)“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一对一互帮共进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A160 05) 武昌职业学院2016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专兼职教师互帮共进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13)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少红;高职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杜英杰;钟庆;;高职“双师素质”教师条件商榷[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金明琴,王文焕;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问题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4年04期

4 唐瑞海;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06期

5 孟祥林;;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6 楼红平;;探讨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年30期

7 谭红翔;;“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J];中国冶金教育;2006年01期

8 王广庆;;浅析“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4期

9 延静;;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卢昶;何玉宏;;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孟祥林;何玉宏;卢昶;;关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王石健;;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刍议[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玲;;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蒋夫尔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马树超;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这样打造出来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朱振国;为教师假期顶岗叫好[N];光明日报;2009年

3 曹建林 黄海燕;科技引领 区校一体 产教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刘鹏翔 张传璐 纪文君;“一体化”合作机制续写校企共赢传奇[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新文;校企合作视域下的高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龚蓓;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柴秀智;地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对策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清;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陶波;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岚;广东LD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5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35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