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薪酬方案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0 07:00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985年,中央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要求。1991年我国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率先在全国试办高中起点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首批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挂牌。其后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国先后建立了一千多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然而受到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要在教职工的培训、激励与使用方面取得优势,而建立一套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尤为重要。 本文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现行薪酬方案入手,运用薪酬理论和国内外部分高校的薪酬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全面分析该方案,从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分配体系、专兼职教师分配政策以及福利保障体系、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学院发展现状的薪酬优化方案,从而为教职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图文】:
由中专或职高升格为大专,各专业科变为系,,为了尽快完成从中专(职高)学到大专院校的转变,各个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职称的晋升就是一个遍采用的手段。从 2004 年开始,学院开始组织教师参加教授职称的申报。经过年的努力,截止到 2007 年 12 月,学院已经有七位教师通过了教授职务的评审另外从其他单位调入了一位。这部分教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成为了学院建初期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分配到各个系部担任主要职务
3、职称、年龄结构比较从图 3-4 中可以看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为 40%,特别是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仅占 14%,兼职教师的比例更低,这主要还是学院新近引进的年轻人较多,以后应该着重抓年轻教师的职称问题,同时在新的薪酬方案中应当考虑科研论文应占一定的比重,使年轻教师要多发论文、多参与科研项目为职称晋升作好铺垫;从图 3-5 可以看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职教师的 71%,占兼职教师的 57%,而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职教师的 42%,占兼职教师的 33%。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2002 年以后引进的教师主是应届毕业生为主。因此教师队伍较为年轻,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水平上会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整体师资水平。这从近几届毕业生的反映也可以看出来。详见图 3-4。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17.23
本文编号:2591429
【图文】:
由中专或职高升格为大专,各专业科变为系,,为了尽快完成从中专(职高)学到大专院校的转变,各个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其中职称的晋升就是一个遍采用的手段。从 2004 年开始,学院开始组织教师参加教授职称的申报。经过年的努力,截止到 2007 年 12 月,学院已经有七位教师通过了教授职务的评审另外从其他单位调入了一位。这部分教授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就成为了学院建初期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分配到各个系部担任主要职务
3、职称、年龄结构比较从图 3-4 中可以看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为 40%,特别是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仅占 14%,兼职教师的比例更低,这主要还是学院新近引进的年轻人较多,以后应该着重抓年轻教师的职称问题,同时在新的薪酬方案中应当考虑科研论文应占一定的比重,使年轻教师要多发论文、多参与科研项目为职称晋升作好铺垫;从图 3-5 可以看出,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职教师的 71%,占兼职教师的 57%,而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职教师的 42%,占兼职教师的 33%。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2002 年以后引进的教师主是应届毕业生为主。因此教师队伍较为年轻,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水平上会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整体师资水平。这从近几届毕业生的反映也可以看出来。详见图 3-4。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1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运宏;;高职学院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2 赵普光;;高校薪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07年06期
3 郑玉刚;;对高校教师岗位薪酬模式的比较研究——兼论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高校人事分配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0期
4 陈新晓;;构建适应市场机制的高校教师薪酬制度[J];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骆品亮,周红,陆毅;高校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J];上海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6 李建;向月波;;强化岗位,建立多元化分配体系——S职业技术学院薪酬改革评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6年05期
7 张珍秀;;高职院校提升教师薪酬水平思考[J];职业圈;2007年20期
本文编号:259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59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