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7:00
【摘要】: 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学生激增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德育模式,是高校德育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及党中央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指导下,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模式从一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除导论外,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构建“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解决高职德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内在需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必然选择;是高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二部分,阐释“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原则、目标与运作机制。 第三部分,论述“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的具体实践方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崇德尚能”的德育工作理念;积极开展“两课”教学改革,发挥其德育主渠道作用;拓展渠道,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新体系;营造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精神;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精神;加强班级集体建设,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等。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崇坤;;浅谈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7期

2 石明忱;;德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J];时代教育;2016年12期

3 滕艳群;;道德内化是创新高职德育的新思路[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尹文秋;;关于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7期

5 陈梦薇;;构建与时俱进的高职德育目标[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6 张乐天;;以人为 本德育为先 探索高职德育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7 郑重;;高职院校德育创新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9年14期

8 宁勇敏;;育人为本,推进高职德育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6期

9 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10 原传文,于和田;浅谈高职德育中加强信仰教育的必要性[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清林;;新趋势·新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德育创新的探索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2 朱家良;;参与体验促感悟 构建德育新模式[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立军;;新形势下甘孜县教育局如何加强全县学校的德育工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4 柏建英;;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A];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刘金换;;整合教育资源 拓展德育空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彭安生;;实施自主德育 创建和谐校园[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舒新;;信息化时代德育工作之创新[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8 于馥颖;;道德叙事与高职德育[A];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10年卷 总第五辑)[C];2011年

9 聂舒翔;;对因特网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C];2005年

10 裴学进;;心理咨询特质对加强与改进高校德育的启发[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丹阳市正则小学 赵辛辰;构建文化德育模式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禹媚 苏小红;让德育更有魅力与效力[N];中山日报;2010年

3 彭凤仪;让德育成为学生成长的自觉动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浙江省宁海县柔石中学 童富军;将学生成长纳入德育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 萍;透视校园现象 解析德育工作[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三中校长 方洁玲;将德育做实在实践活动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檀传宝 蔡辰梅;“德育最美丽的风景”怎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陈生权;让德育深入每一个孩子内心[N];张家界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炳亭 康秋菊 玄丽娜;“直指心灵”才是“真德育”[N];中国教师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刘章西 通讯员 魏祖华 魏遵明 蒋志华;“角色德育”新模式[N];湖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海;论服务德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艳丽;草原文化在高校中的德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颜桂花;高校德育人本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崔昆;人本德育的唯物史观向度[D];苏州大学;2013年

7 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怀柳;论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9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静龙;“崇德尚能”高职德育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言意文;高职德育中引入企业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彦然;学校德育制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廖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雯娟;中日高校德育比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冯辉;高职学校德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鹏;生活化德育在中职学校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8 杨道德;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顾娟;传统孝道对高职德育的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廖细春;学校德育的制度支持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6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06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