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生态的影响
【图文】:
23图 3-1 2008—2017 年高职院校获奖情况以,在大赛开展初期的四年里,大赛项目设计的专业大类和专业的变化主要有的扩大,由最初的信息技术、加工制造、旅游服务、轻纺食品5个专业大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年39期
2 侯健群;;浅析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22期
3 王齐;孙静;;当前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基于公安文化的视角[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4 田园;;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教育(高教);2019年Z1期
5 江光杰;;关于地质找矿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议[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年Z1期
6 张志军;曹露春;;土木工程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9期
7 张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成功之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城建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3年04期
9 高俊芳;;对我国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王群瑛;;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衣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2016年
2 俞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3 黄友雄;;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4 张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优势转换[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 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C];2015年
5 朱纪红;;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2015年
6 何晓剑;;“高职标准+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求[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7 于莉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8 吴迪;邱泽国;李娜;刘任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9 李利平;;高校出版类本科人才培养调研分析及改革建议[A];中国编辑研究(2012)[C];2014年
10 李红波;;“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雪峰 阮轶磊 本报记者 徐小龙;请“用户”为人才培养把脉[N];解放军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汉群;文化创意:产业驱动下的文创人才培养[N];日照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韩天琪;高职院校搞科研:回归人才培养本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记者 方大燕;英雄互娱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实验小学签署人才培养协议[N];延安日报;2019年
5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N];人民日报;2019年
6 宇天行;职教人才培养的“郑州铁院模式”[N];中国科学报;2019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我们从钱学森那里学到什么?[N];科学时报;2011年
8 卫健宣;我市卫健系统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N];乌海日报;2019年
9 江苏大学教授 王长乐;什么样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创新人才培养[N];科学时报;2010年
10 郑金武;新东方探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科学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南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群;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探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泉月;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D];长江大学;2019年
3 王建华;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专业“三位一体”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金兰竹;能力本位视角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梦杨;Y卷烟制造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6 张樱凡;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D];云南大学;2018年
7 余涛;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章果也;高铁司机培养体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9 刘婧;中美iSchools院校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及思考[D];郑州大学;2019年
10 邓娟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59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5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