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新型农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10:19
【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同时现阶段,我国处于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时期,农业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对高技术、高素质农业方面相关人才需求较为迫切,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双高人才的使命。与其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农业高职院校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实践性比较强、行业优势弱以及所涉领域广等特点。近几年来,虽然农业高职院校为我国农业、农村输送了农业专业人才,但是农业高职院校在如何进行人才培养上仍然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以及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很多问题。2014年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开展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它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学校里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共同培养具有双高人才的一种育人模式。它是对之前的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培养等模式的深入和创新。本文以农业高职院校为主体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比较分析等方法,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新型农业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分析探索了新型农业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政府方面、行业企业方面、院校方面存在的学徒双重身份不明、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而根据对新型农业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个案研究、国外的比较等方面中得出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保障体系、以及拓宽人才培养层次等方面的启示。从而进一步从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校企共建培养内容等方面完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因此,为了新型农业高职院校能够更好的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引导等措施。
【图文】:

签订合同,学生,情况,就业形势


图 3-11 学生参加现代学徒制签订合同情况3.2.3 办学基础薄弱,专业及设置不合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不难发现我国一些农业高职院校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几所学校组建起来的。因此在师资力量、实习场所、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办学基础薄弱。另外,大部分农业高职院校是由一些学校合并而来,因此是由许多专业拼凑出来的一个院校,没有形成精、强的特色专业。虽然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但是有些学校的涉农专业在逐年减少,而非农专业却在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专业设置、布局的不合理。我们平时也会对一些专业排名比较关注,例如这个专业是冷门,那个是热门等,这就表现出我们对一些专业的喜爱程度。因此,一些职业院校试点专业的设置也是如此,例如机械工程、计算机类等专业就比较受大家的喜欢,成为校企合作比较多的专业,而农业类专业设置则较少。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也是根据就业形势来设置的,就业形势好的则积极招生,降低招生难度,就业形势不好的则招

师傅,企业,情况,天津农学院


天津农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13 所示,在问到“在企业实习中师傅存在问题是什么?”时,有 106 名学生示“农业知识欠缺,技能不强”,占总额的 31.74%,有 102 名学生表示“技术所保留”,占总额的 30.54%,有 83 名学生表示“综合素质不高”,占总额的 24.8有 43 名学生表示“教学方式不对,难理解”,,占总额的 12.87%。这证明农业业师傅有知识欠缺、技术保守的一面。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农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宏;程道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名师内涵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32期

2 张淼;;我国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24期

3 关晶;;当代澳大利亚学徒制述评[J];职教论坛;2015年04期

4 王琳;;论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23期

5 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1期

6 周红利;张万兴;;人力资本理论视域的德国现代学徒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4年04期

7 朱召萍;;工作场所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14年03期

8 苑大勇;;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趋势研究:基于开拓者项目的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高葵芬;;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首届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交流研讨会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张水玲;;美国高等农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借鉴——以爱荷华州立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伟巍;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6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06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