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河北省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的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10:4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来报效社会、推动经济前行是重中之重。音乐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切实抓好音乐教育,不单可以使学生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偏低,因此,音乐选修课在高职院校内开设非常有必要,它的开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和文化方面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力、思考力,还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各方面潜能的挖掘。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及规定,依据自身条件,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但截止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的课堂仍处于自由、凌乱、无规则状态,并且尚未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没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出音乐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本论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研究的切入点,对河北省五所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使之更加合理、规范、系统,从而加快音乐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分别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论述了高职院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的功能、意义和政策依据;第三部分对河北省五所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进行调查分析,包括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师师资水平、教材、教学设施、学生音乐素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等;第四部分针对调查结果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分别提出对策和建议。本论文旨在对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进行科学性的理论构建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使河北省高职院校的音乐选修课沿正轨良性发展,并为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J60-4
【图文】:

分布情况,分布情况,学生,音乐课


图 1 学生生源分布情况调查查结果:五所职业学院参与问卷调查的 800 名学生中,69%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占 63%以上。农村地区因经济滞后、素质教育也受限制,从未系统地上过音乐课的不在少数,只有小部分学生在小学或中学上过音乐课,基本上也只是老师教唱一些而已,这种泛泛而谈的音乐教育难于深入学生内心,所以学生音乐基础和音乐水平较差。23%的学生来自县城或乡镇,这部分学生音乐素质要比农村学生好一点,学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也参加过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或比赛,不过仍然不是特别。8%的学生来自城市,城市音乐素质教育抓得比较好,加上学校和家庭也比较重视些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较而言,艺术修养普遍较高。他们在小学、中学时,比较系学习过基本的音乐知识,还有部分学生在校外的音乐辅导机构或青少年宫跟专业的教师学习过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技能。

中小学,乐教,音乐教育,年限


3图 2 学生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年限的调查查结果:被调查的 800 名学生,在中小学 12 年的学校教育中,从未接受过音乐教学生占 7%,接受过 1-3 年音乐教育的学生占 52%,接受过 4-6 年音乐教育的占 33%受过 6 年以上音乐教育的占 8%,从这个数据调查中可见,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

选修课,兴趣度,学生


图 3 学生对音乐选修课兴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兴趣不只是学习的敲门砖,也是保持学习持久性的最强大的动力。经调查,58%的学生对音乐选修课非常感兴趣,想要经过音乐选修课的学习,让自己的音乐知识、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23%的学生对音乐选修课的兴趣度一般,他们觉得,音乐选修课课程比较单调,大多是乐理、音乐欣赏之类,没有太大的吸引力。19%的学生对音乐选修课不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从课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内容乏味老套,老师上课就是看视频、听音乐作品,与其浪费时间上音乐选修课,还不如自己从网上下载音乐来听,时间上还不受限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邢威;;浅析素质教育中高职院校的音乐公共选修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05期

2 杨虹Pr;;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之探索[J];艺术教育;2009年09期

3 孟凡玉;20世纪美国课程改革与音乐教育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1年02期

4 爱利尔特,谢嘉幸;对音乐教育哲学传统的反思[J];中国音乐;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2762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62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