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15:5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激烈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供大于求,致使我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承受就业压力群体中,有一个更为弱势的群体,即中职女生的就业压力更是雪上加霜。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不仅表现在中职女生的初次就业上,而且表现在再就业、企业裁员、晋级提升、参政议政等方方面面,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给社会、家庭、个人和中职教育事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不仅有碍于中职女生的健康成长,中职女生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与方面,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极不合拍的。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和我国中职女生就业歧视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状况、危害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进行诠释。第二章论述了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问题的现状、危害及成因,对中职女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把中职女生与其他女性相关行业女性做了区别,然后分析了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初次就业、再就业、企业裁员、晋级提升、参政议政等方面对中职女生进行歧视,进一步分析了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给中职女生本人、家庭社会、中职教育事业和用人单位都造成了严重危害。第三章为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从社会法律制度、中职教育、用人单位,中职女生本身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成因。第四章为解决中职女生就业歧视的路径,从完善法律,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加强中职学校对中职女生教育,以及中职女生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中职女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路径。
【学位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71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家月朗;;视野[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吴秀霞;;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歧视[J];青年探索;2006年05期

3 ;超四成大学毕业生认为就业歧视严重[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7期

4 汪志红;;关于消除就业歧视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06期

5 张玮;;就业歧视:人才不能承受之重[J];中国就业;2004年09期

6 吴福顺;;数字[J];WTO经济导刊;2007年08期

7 罗恋;杨绍安;;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农业;2010年10期

8 张卫东;;美国法律对就业歧视的规制[J];中国就业;2006年03期

9 冯英;;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歧视问题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本刊编辑部;陈剑;;你遭遇就业歧视了吗?[J];创业者;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高永平;;按性别比征税: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9 吴佩娟;;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10 姜大仁;;贵州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评估及路径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反对就业歧视 建立和谐社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文明;隐性就业歧视仍难绝[N];法制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建平;就业歧视令求职者有苦难言[N];兰州日报;2008年

5 林其旺;台湾应对就业歧视不容乐观[N];法制日报;2009年

6 日报记者 曾繁华;就业歧视这堵“墙”该不该拆?[N];柳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李肖峰;就业歧视 大学生难以逾越的“坎儿”[N];通辽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我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或诞生[N];广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阳;建立监督机制 防止女性就业歧视[N];陕西日报;2011年

10 陈晓辉邋周兵;盐都区法院受理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成剑;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钟君;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蔡素琴;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性根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成q

本文编号:2812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12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