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8 10:06
  学徒制度作为一种职业训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兴起,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在不断演化,由此传统学徒制度在这种背景下也开始随之发生了演变,学徒制度开始了工业化的转型。“近代工厂学徒”是从传统学徒制中演变而来,它伴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厂的出现而产生,工厂学徒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下也被叫做“艺徒”、“工徒”、“练习生”“养成工”等。虽然对我国近代工厂学徒的称呼有各种各样,但总的来说,本质上都是为了培养符合近代工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培养在学徒的招考、师傅的选择、培养的内容、管理和评价上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运行体系。通过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近代工厂学徒培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我国近代工厂学徒来源具有多样性,招考过程的严格性,从封闭世袭转向公开招募,使得学徒在招收范围上打破了地域限制,摆脱了传统学徒招收途径的单一性。二是,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弱化甚至废除,师徒之间的关系从封建宗法性转变为雇佣性。三是,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培养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工厂学徒培养内容涉及基本常识,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注重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爱... 

【文章来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用价值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出现的背景
    2.1 我国近代工厂发展的概况
    2.2 我国近代工厂学徒的出现
第3章 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培养的过程
    3.1 我国近代工厂中学徒的概况
    3.2 培养的目标
    3.3 学徒的招考
    3.4 师傅的选择
    3.5 学徒的培养
    3.6 学徒的管理
    3.7 学徒的评价
第4章 我国近代工厂学徒培养的特点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之洞之《劝学篇》述评[J]. 夏文琦,孙烨薇.  林区教学. 2020(02)
[2]练习生制: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 雷前虎,崔莉萍.  教育与职业. 2019(17)
[3]传统学徒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嬗变[J]. 吴洪成,郭海洋.  职教论坛. 2019(06)
[4]1930年代的无锡企业职工教育[J]. 蒋伟新.  档案与建设. 2018(10)
[5]近代日本农商务省“实业练习生”的中国调查[J]. 谭皓.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6]学徒制“师傅”角色嬗变与发展[J]. 王艳红,唐锡海.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30)
[7]汉阳铁厂早期(1890—1896)的企业制度特征[J]. 张忠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8]中国近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J]. 黄君君,高瑾.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7)
[9]张之洞与湖北工业[J].   长江论坛. 2011(01)
[10]福建船政学堂课程设置的特色及借鉴[J]. 雷培梁,汪启思,李萍,傅高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商会与中国近代教育研究[D]. 李忠.河北大学 2005
[2]中间经济[D]. 彭南生.华中师范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我国学徒制师徒关系研究[D]. 单雪莲.沈阳师范大学 2019
[2]从身份到契约:我国学徒制中师徒关系变迁研究[D]. 张禹桐.山东大学 2018
[3]清末民国时期鲁商教育研究[D]. 张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传承与转型:民国时期云南学徒制度研究[D]. 李应权.云南大学 2016
[5]科举教育与学徒教育[D]. 汪涛.山东师范大学 2012
[6]申新三厂劳资合作研究(1922-1937)[D]. 卫然.华中师范大学 2012
[7]近代北京学徒制度研究[D]. 谢会敏.河北大学 2011
[8]福建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成效及启示研究[D]. 林鑫.福建师范大学 2009
[9]福建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轫[D]. 陈晓蕾.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0]南京国民政府《工厂法》研究(1927-1937)[D]. 夏慧玲.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25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