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性度分布状况调查及性度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17-10-16 08:02
本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性度分布状况调查及性度优化建议
更多相关文章: 性度 性别角色 幼儿园教师 双性化人格 性度优化建议
【摘要】:心理学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男性和女性,任何个体都是男女两性特征的结合体,而性度概念就是用来衡量个体身上存在的男女特征差异的心理学概念。本论文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将幼儿园教师的性度作为施测对象,了解到幼儿教师的性度分布状况;同时加入了幼儿园教师个案访谈的实例,了解幼儿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念;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我们了解到虽然幼儿园教师的性别角色以双性化人格为主;作为幼儿园教师,双性化的个体在工作岗位上应该改变以往的性别角色观念,在工作中以双性化的人格特质影响儿童;现今社会的性别角色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性度优化的建议,分别为工作适应建议,家庭和谐建议、人际互动建议、个人职业成长建议。
【关键词】:性度 性别角色 幼儿园教师 双性化人格 性度优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引言7
- 2 文献综述7-16
- 2.1 性别角色的定义7-8
- 2.2 学前教育相关知识介绍8-11
- 2.2.1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8
- 2.2.2 幼儿园教师中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8-9
- 2.2.3 幼儿园教师的主要职责9-10
- 2.2.4 幼儿园课程内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0-11
- 2.2.5 学者对幼儿园女性教育的担忧11
- 2.3 研究问题的提出11-12
- 2.4 研究的进步与意义12
- 2.5 性度与性别角色的相关研究介绍12-14
- 2.5.1 性度的概念12-13
- 2.5.2 性度的形成13-14
- 2.6 男女职业分工的形成14-15
- 2.7 性度与性别角色的共同点以及差异15
- 2.8 双性化人格理论15-16
- 3 研究程序16-32
- 3.1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法16-27
- 3.1.1 研究对象17
- 3.1.2 研究假设17
- 3.1.3 研究工具:贝姆性别角色量表17-18
- 3.1.4 研究目的18
- 3.1.5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18-27
- 3.2 研究方法2:访谈记录27-31
- 3.2.1 问答式访问27-29
- 3.2.2 半结构深度访谈法29-31
- 3.3 不同性别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表现31
- 3.4 访谈总结31-32
- 4 研究结论32
- 5 性度优化建议32-34
- 5.1 工作适应建议32-33
- 5.2 家庭生活和谐建议33
- 5.3 人际互动性33-34
- 5.4 个人职业成长34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34-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38-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宋丽丽;邹萍;;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研究综述[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段平;;教师性别意识差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4 方俊明;性别差异与两性化人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王先达;“女性教育”与儿童性度的形成[J];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6 杜国海;我国幼儿性度发展状况及其教育对策思考[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7 邹萍,嵇志红,邹伟,贾玉梅;女大学生性别气质类型与个性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1041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041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