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关键词: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3年第11期(总第406期)
No.11,2013General,No.
406
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
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
熊才平杨文正张文超
[摘
要]传统“校校建信息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
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需要,需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区域共建共享互换”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实现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互换共享,从而以技术手段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机制为:通过动态调控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和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比例,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效益;依据用户反馈决定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支付费率,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将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分作为拨付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的重要依据,提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率。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教育服务;教育公平
[作者简介]熊才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文正,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张文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生(武汉430079)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属于公共产品,由政府供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均等问题,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成为基础教育均等化发展面临的新课题。以技术为手
——————————
*
段,研究构建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模式,探索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均等化发展运行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一、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建共享互换”资源配置模式教育界一直在努力追求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教育信息资源获取的机会公平。纸质媒介时代通过“校校建信息资源库”实现校内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学校之间差异巨大,但受制于纸质媒介的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法、路径与绩效评价研究”(项
目编号:71273108)的研究成果。
独占特性,是社会发展阶段公共产品优化配置的较好选择。信息时代,技术上完全可以打破学校界限,实现全人类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机会公平,而我们仍旧没有跨越校际壁垒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必须从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有所反思。摒弃“教育信息资源只有教育系统自己建”的狭隘思想,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纳入市场化运营管理,则教育信息资源供给过程就形成一个从产品设计开发到共享使用的价值增值服务流程。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市场灵活、技术创新和开发效率高的优势,政府具有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而学校在知识内容、教学设计和使用反馈方面的作用明显。充分发挥三者的功能优势,达到互补多赢,可保证教育信息资源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融合公共服务外包理念,依据“应用驱动、政府主导、企业开发、主动服务”的建设思路,设计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均等化配置的“区域内共建共享、区域间互换共享”模式。(见图1)
企业作为信息资源的开发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制作出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并提供后续质量改进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主动服务”体现在学校通过改善信息化环境和营造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氛围,政府根据用户和资源的使用绩效科学合理地给予激励,企业通过技术支持与培训等方式主动服务并满足用户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和提高资源使用的满
[1]数字存储、意度。网络传输的基础教育信
息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而“区域共建共享互换”资源配置模式符合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即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是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买方,相关软件开发企业是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卖方,基础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是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方。传统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单一由政府出资,直接委派学校自己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模式,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因此,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供给制度应该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供给改革的方向,这符合教育公共服务所倡导的理念:由政府主导,惠及社会公众共同
[2]需求的公益性服务。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等化配置的核心是
图1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互换模式
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机会均等,实现的关键是协调资源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绩效改进。绩效是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效率、产品与服务
[3]这质量及数量、机构所做的贡献与质量。
“应用驱动”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立足于用户的多元需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作为信息资源购买支付费率的主要依据,由此促使企业不断提升教育资源建设质量。“政府主导”是指采用“一主多元”的供给方式,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资金投入、管理决策和评价监督等手段积极引导第三方组织参与教育信息资源供给。“企业开发”是指在教育信息资源供给中引入市场竞争,把
说明绩效涵盖了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意思,提高绩效意味着对各种资源投入的合理组合,实现其功能和效用的最佳状态。从资源配置效益、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三个方面探索以“区域共建共享互换”
实现基础教育信息
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
(一)以“动态调控资源开发经费与环境建设经费”的资金投入策略提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效益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具有经费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的特点,对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投入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达到目的,而要根据技术、管理水平和需求等的变化进行可持续性投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产品的开发与应用遵循边际收益递增规律:随着某种资源效率投入的持续增加,增加
[4]的收益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逐渐增加。
最终评判尺度。用户能否积极使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取决于信息资源质量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两个方面,因此,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配置效益就是要在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之间找到一个动态平衡点,实现信息资源质量持续改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稳步提升,信息资源使用效益显著提高。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资源资金配置普遍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方式的不足,突破信息资源建设资金使用上“狭隘平均”的思维模式,提出“资金分流、动态调控”的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策略,即在不改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总量的前提下,只改变资金分配策略,以此来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经费配置效益。(见图2)
由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产品具有高技术附加值,在设计与开发阶段往往需要大量初始投入,产品一旦开发出来,,其边际成本很少且几乎不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产品的“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特点决定了其建设上经济规模效应尤其明显。由于目前尚未构建出科学有效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现行普遍沿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传统教育资源建设经费划拨方式:“综合定额”根据在校生实有人数乘以生均定额标准得出,“专项补助”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或考虑学校特殊需要单独核定。这种简单生均定额加估算的方式不仅拨款参数单一,明显具有政府计划和平均主义色彩,还可能会出现学校为了获得高额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费用,一味追求资源的数量和环境的规模,而不考虑资源质量和使用情况,导致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水平相脱离:可能出现学校大量投入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而缺乏可运行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抑或大量购买或开发教育信息资源,而缺乏教育信息化运行环境。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效益不仅要考虑用尽可能小的经济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而且更要注重产出的信息资源产品数量、结构和质量都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信息资源优化使用是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
图2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动态投入策略模型注:实线箭头表示资金流,虚线箭头表示信息化
由图2所示,教育主管部门不再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拨付辖区学校分散使用,而是集中调配使用,并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总经费E划分为信息资源开发经费R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S两部分,信息资源开发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专业级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环境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决定信息资源购买经费与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之间的比例,对经费划拨比例的动态调整,实现“资源质量——用户使用”的良性循环。对于信息资源建设来说,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与评价,
直接决定该信息资源的开发经
费及利润,实行“资源质量——用户评价——支付费用”的购买服务方式,促使资源开发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研发质量,以信息资源利用率为依据,形成信息资源质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达到信息资源数量极大丰富、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对于信息资源利用组织者来说,学校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频率和评价反馈程度,与学校所获得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成正比,这就促使学校积极组织本单位用户广泛使用优质信息资源,激发广大师生使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动态调控投入策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体现的是一种以信息资源使用效益驱动的绩效拨款新思路:信息资源配置从信息资源自建自用的校校建库模式转变为政府根据用户评价购买支付信息资源,企业独立开发信息资源,学校鼓励用户广泛参与使用信息资源,学校争取信息资源使用建设经费四者之间的协同运转;从一次性信息资源购买转变为购买与使用挂钩且由信息资源使用率来决定订购策略;从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静态投入转变为动态调整优化,巧妙地解决了信息资源建设与使用相分离的问题,将大幅度提高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配置效益。
(二)以“用户积分反馈决定资源购买支付费率”的资源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能达到预期要求与
[5],满足客户期望的一种能力”由此可将信
设计巧妙和富有想象力的个性化信息资源。“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就是那些随着使用对象不同、使用环境变化、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升级,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优良信息资源产品。真正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应该是“用户满意”的信息资源。校校建信息资源库中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师自己建的信息资源,理论上应该是教师“满意”的教育信息资源。但事实是中小学教师有良好的教与学设计理念,却缺乏多媒体创作技能。这就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投入巨大,但信息资源质量堪忧的重要原因。
消除长期存在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信息资源泛滥、质量低下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建信息资源,政府根据用户的满意度支付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凭借云计算技术优势,设计“按需服务”教育信息资源运营模式:企业开发的高质量教育信息资源以“服务”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并按照服务等级协议,依据“即用即付费”原则,按需动态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将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积分作为购买支付的结算手段,提出“用户反馈、按需付费”的信息资源服务购买方式,以此突破以教师为主导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通过委托或招标形式,以教育软件公司为主导开发教育软件,提升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催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商业化运营服务。其中,“用户反馈”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体现教育信息资源在开发设计时,需要对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偏好进行分析,在信息资源使用过程中根据用户提出的不足、修改建议等及时改进信息资源质量;二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辖区用户的整体使用情况,如点击率、下载次数等来评价信息资源的质量,并且根据用户的最终使用效果反馈来支付相应的购买费用。“按需付费”则依据一定的结算周期(如半年或一年),根据教育信息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来支付相应的资源服务费用,单一信息资源的积分值
息资源质量理解为使用过程中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根据不同的用户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需求,相同信息资源常表现出不同的质量程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建设什么教育信息资源,如何建设“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要符合现代学习理念、学习者认知规律、特点和水平,而且还要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立意新颖、构思独特、
越高,所支付的费用越高。按照这个思路构建基于用户反馈的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服务计量模型如下:
k
CPM=jji=1
∑Cjj=1
其中,M为结算周期内教育主管部门向某一信息资源开发企业支付的信息资源订购费用,F为购买信息资源的预算总金额,C为单一信息资源的积分,P为根据信息资源实际使用而进行的购买价格调控参数,n为购买信息资源总数,k为某一信息资源开发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源数目。
信息资源积分作为一种电子虚拟货币,是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相对性表示。信息资源积分的形式为用户访问次数、下载次数和在线使用时长三种:访问次数主要用于记录用户在决定使用某一信息资源前短时浏览的频次,访问一次系统以事先设定的默认分数值来累计;用户认为某一信息资源符合自己的要求,准备多次重复利用时,即可采用下载的方式,下载说明信息资源饱和使用,以系统设定的最大积分来计;使用时长是为在线学习的用户而设定的,随用户在线使用的实际时长来积分。在结算周期内统计某一信息资源的积分,作为单一信息资源的结算依据,统计某一信息资源开发企业提供的所有信息资源积分总和,计算出一定时间内开发企业的总收入。
一定时间内教育信息资源的积分体现这一教育信息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反映了用户对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动态。以教育信息资源积分机制实现用户的使用反馈决定教育信息资源的购买价格,带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变革。第一,催生新的教育信息资源商业运营模式。用经济手段控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质量,必将实现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整体提升,将有众多的教育软件公司介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产学研企用相结合,催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
商业化运营服务模式。第二,从源头上保证教育信息资源质量,解决“企业开发的信息资源好看不实用、教师开发的信息资源既不好看又不实用”的问题,将学校自己开发或分散购买教育信息资源转变为政府统一购买教育信息资源。政府可以委托学科教学专家,充分研究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类型,制订信息资源中长期建设方案和分年度开发计划,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逐年委托有资质的软件企业,开发专业级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第三,促进教育信息资源质量的持续“进化”。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支付信息资源购买费率,促使企业对教育信息资源质量进行持续改进,达到信息资源“进化”:信息资源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内外结构的优化,以不断适应和满足用户的各种动态、个性化的使用需求。受教育信息资源购买付费协议的制约,教育软件开发商开发的教育信息资源不是一次性产品,而是主动根据用户群体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而形成的多个升级更新版本。第四,教育信息资源按需服务可能成为现实。用户只关注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最大程度上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信息资源,按需付费,享受个性化服务。
(三)以“教育信息资源应用情况决定学校获取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的激励政策提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率
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委托给企业,并以用户反馈决定信息资源购买费率的信息资源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质量。学校通过高速网络,共享同一个信息资源库内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不再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现在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库里有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但学校因失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地位而丧失督导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驱动力,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不高,信息资源闲置造成新的浪费。因此,提高用户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率,是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
博泰典藏网btdcw.com包含总结汇报、行业论文、高中教育、计划方案、自然科学、教学研究、表格模板以及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_熊才平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技术支持下的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1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