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
本文关键词: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Abstract]:......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软05111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10
【正文快照】: 文化习性是由文化环境所主导的、经个体后天的模仿与修炼而获得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烙印的心理品质。儿童期是文化习性获得的重要时期,为个体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个体的文化习性直接关乎民族文化的改良、生存与复兴。当下多元的世界文化图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湘;略述少数民族家庭的抚幼传统[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2 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孔宪铎;王登峰;;基因与人格——试述基因为人格特征的原动力[J];文史哲;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章俊;;试论利他行为的几种理论及其决定因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琳琦;孟醒;;明清小说与历史文献中的徽商形象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琨;郭雪莉;;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结果的预防干预实验[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云;丁飞;张振江;;舆论形成和演进模型的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李红;;组织压力视野下自我效能信念的启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再侠;胡智勇;崔秀香;王娟;;社会心理学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7 钟静;;广告与青少年自我形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陈红梅;;新闻记者思维方式与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向[J];编辑之友;2012年05期
9 董伟;张方;;广播娱乐节目主持人和听众的和谐互动[J];今传媒;2011年05期
10 王曦;唐昊;;品牌听觉识别文献综述研究[J];今传媒;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菲;拓慧;;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调查报告[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戴烽;;群体心理效应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孝连;;农民集体上访中的共意动员——对M村农民集体上访个案的观察[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乐群;文艳霞;;从众心理理论下提高广告创意效果的路径[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明;任慧;;不公平竞争与犯罪——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犯罪深层次原因探讨[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范济秋;;浅谈航海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控制[A];2008船舶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7 沈艺峰;黄娟娟;;管理者羊群行为与公司股利群聚现象[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倩;;重拾气象新闻节目的贴近性[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建明;;公众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潇逸;;从国际象棋看欧洲中世纪父权制[A];性与性别研究(第2辑)——性别的触角[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徐旭林;社会群体行为建模及其动力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司夏萌;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下的舆论涌现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铁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网络口碑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黄广芳;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柳;沙岗村儿童抚育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蔚;网络游戏的道德环境建设之思考[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常海;交互设计中的控制感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庞建军;3G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王静怡;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大众服饰审美观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7 钟声;4-6岁儿童服装装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白菊生;社会分层过程中大学生职业认知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威;网络群体极化事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谦;当前我国记者的社会形象危机及化解策略[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晓东;论“儿童是成人之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孔宪铎;基因与人性——生命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分析[J];文史哲;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350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5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