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前儿童具有先天的音乐能力。这是人类音乐性的体现,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和由音乐经验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以此为前提,学前儿童能够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互动来建构审美经验。从感知到音乐文本的存在开始,学前儿童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理解、阐释音乐,并将所获得的音乐体验内化、再建构,从而形成对某一作品的"我自己"的审美经验。其后,学前儿童将此经验迁移以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听觉与动觉的相互转换占主导地位。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是存在于幼儿、作曲家、社会之间的一种多重交互行为,其结果是建立一种共享体验。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D/2008/01/113)
【分类号】:G613.5
【正文快照】: 南京师范大学的孔起英教授曾以学前儿童对视觉文本的解读为例,对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阐释了学前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审美心理结构的基本特点,以及审美心理各要素的特点[1]。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空白,至今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蒲天村;;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吴先伍;;人的发现与隐没——现代性内在矛盾的历史审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军;;精神图语的现代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晓玲;;论广告创意中的视觉化转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10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霍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燕杰;曹春晓;;插画设计中的情感色彩表达[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7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周金锁;;初论信息与熵的抗争[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辉振;;儒家人性观之析论[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奇;幼儿对美术作品审美偏爱特点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梅;;利用童话教育培养审美心理——浅谈学前儿童审美教育中的创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2 彭立勋;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3 汪裕雄;;关于审美心理研究的“哲学-心理学”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张都爱;论西方美学的存在方式与科学主义的现代性关联[J];学术研究;2004年06期
5 朱晓红;浅谈学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偏爱[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杨卫华;程波涛;;观者的审美习惯在重建作品中的重要作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马杰;中学美术教学与审美心理培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8期
8 王德胜;;青年审美趣味的自组织与审美心理修整[J];中国青年研究;1991年01期
9 黄渊柏;学前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10 ;游戏是学前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智良;萧沛霖;丁浩恩;陈婉霓;吕秀娴;;香港学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儿童肥胖的情况[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辉;宗心南;;我国大陆主要城市学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的20年变化趋势[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林晓玲;;少儿图书馆(室)与学前儿童的阅读教育[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长瑾;楼晨梦;;温州市学前儿童死亡概念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9 樊玉媛;;纪实电视片的艺术魅力——拍摄《老李先生》一片的审美经验[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黄琼;;启迪智慧 激发创造——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指导[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水市麦积区潘集寨学校 杜英梅;浅谈学前儿童行为规范[N];甘肃日报;2010年
2 刘雅娟;平凉人的审美心理[N];平凉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沈孝东;我市学前儿童入园不难[N];莱芜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洪波;首套教育部审定的学前儿童阅读教材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9年
6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N];黄冈日报;2009年
7 王德胜;探究中国人的审美心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记者 贾莉;贺兰学前儿童将免费受教育[N];宁夏日报;2010年
9 记者 苏军;加强学前儿童看护点安全管理[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齐永昌;拉萨又有两所公办幼儿园有望7月建成[N];拉萨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3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4 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柳倩;农村学前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7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9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晓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惠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审美心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任坤;从审美心理角度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敖玉楣;动漫艺术与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永慧;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行为、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阳春;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社会技能形成的交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静妍;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兴峰;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邓泽燕;学前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中影像解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1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5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