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6-10-11 06:51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阅读: 0次 大小: 0.4MB(共8页)

北京师范人学课科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首届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实践探索

裴娣娜+

(北京师范人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同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本文从宏观视角剖析了在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在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课科结构与形式、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策略、课程发展的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变革性实践,以及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的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新基础教育课程变革性实践

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工程,是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_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现代化,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问题。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30年改革之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变革性实践探索基础上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反思总结其变革历程、问题及经验,将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若干重要启示。

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的挑战与学校教育创新

(一)为什么中国要进行课程改革?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是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即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正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导致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变革。集中表现为:进入2l世纪,面对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极不平衡的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价值取向、伦理道德问题、文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面临四个最紧迫的问题。

1,基于社会转型时期变革的教育诉求。现代化、市场化、社会主义改革三者浓缩在同一时空,构成了一场极其特殊、复杂、艰难的伟大社会变迁。社会的转型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具体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农村人口劳动力结构转移的需求;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的需求。这种人才需求的变化迫切需要教育培养具有高的适应社会能力,强的主体性及鲜明个性特点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

2.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性发展实际出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技术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上的二元化特点,考虑课程目标如何适应多样化人才规格需要以及区域适应性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体制,增强服务意识、适应意识和创新意识。

3.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的价值观基本取向的变化以及网络文化背景下新的伦理问题的挑战和困惑,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课程目标价值选择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士化的关系,在继承、改造与创新中推进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中国民众四种价值观念并存,分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作者简介:裴娣娜(194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持多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

北京师范人学课程与教学国际学术论坛首届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

并存、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然而我国的学校教育面对以上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却缺乏主动应对的准备。我们的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4.教育观念与体制问题。当前教育存在着多种教育观念的矛盾、冲突以及融合,工具理性的教育追求带来了教育目标的偏离、主体缺位、人文教育被边缘化。学校教育体制的整齐划一和自我封闭性,以培养应试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多而杂的教育内容以及形式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这些教育观念和体制的诸多问题使得当前教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

基于此,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紧迫问题是:

(1)如何把握现代课程改革的研究主题、逻辑起点和研究域?

(2)对传统课程理论与实践批判性反思的视角是什么?

(3)在多种教育思潮理论并存情况下,如何寻求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4)课程改革现代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论点

1.学校教育创新

学校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原有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突破和超越,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性活动,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从而突破种种阻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限制,使学校实现根本性的变化。

学校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以“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勇于变革、改革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有同应时代挑战的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实质在于变革、超越和发展。

2.课程改革的变革性实践

教育,是一种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源泉,是人类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变革性实践覆盖了理论、策略、方法论的创新,导致的是实质性变革。只有变革性实践,才能保持教育创新发展持久的生命力。

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主题的转换

改革开放30年,课程改革的变革性实践,首先是研究主题——“以人为本”,从工具论到价值论的转换。学校办学的定位: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分数唯一,关注精英,向“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生活、人的生命的转变。重建主体性的意义世界,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导致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实现了对传统的、不合理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突破和超越。

关注人的生存方式,关注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让学校、教师和学生获得真实的、真正

的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是课程建设实现跨越式超常发展的变革力,是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生成的源动力,是培养成功人才的生命力。

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是课程观念层面上的一个实质性超越。

(-3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

课科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问题。在这方面一个重要的突破是: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对课程问题进行思考。深层次问题涉及到:是以促进社会发展为根本,还是以促进入的发展为根本;是以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还是使学生获得生活直接经验为主;是以群体发展为主,还是以个性发展为主;是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强调批判和超越;是强调国际化,还是强凋本土化。

通过实践探索基础上进行的文化批判,建立了以强调入的发展,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以适应现代社会精神要求的新的课程价值取向。建立了课程的发展性目标,这就是强调通过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爱国主义精神,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发展。从而摆脱了传统教育的制约和羁拌,从观念与行为层面促进了现代课程观的自觉构建。

(三)面向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与形式问题

近三十年来,突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一统课程结构体制,建构了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体制,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是,根据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与区域性发展的特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如何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且突破时空局限,形成立体的发展性课程结构体系问题。正是通过变革性实践,形成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相结合,并设置以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自主选择的课程,从而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学生发展提供更人的选择余地,并从根本上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国三级课程制度的实施,极人地调动了中小学的课程建设积极性。在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开发和利Hj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学校优质特色课程。以上海市建平中学模块课程举例,中学数学学科,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该校开设了:数学人师系列(了解数学大师;接触数学大师;感悟数学大师:追踪数学大师)、数学实践与探究系列(游戏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形态中的数学;设计中的数学)、数学文化系列(数学与文学,数学与音乐,数学与美术,数学与体育)。

(四)基于现代化发展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建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重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面向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实践性以及文化性,学科课程内容的重构。

1-学科知识的整合问题。

依据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学科群,调整课程结构。

2.基础教育课程面向生活实际的问题(课程的实践性问题)

基于“教育是建构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方式,实现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一种活动”的认

识,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教学和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体验过程,习得某种经验、经历和体验,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这是一种凸现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社会生活经验(如对环境的关心,对人类发展的关心),还是学生生活实际,课程都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和超越,从而满足学生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需要。

3.课程文化研究

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活动的生存方式,指按照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旧1对课程的文化学研究,这是一种建构新课程理论形态的积极尝试,不仅拓展了课程理论研究的视野,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将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

通过变革性实践,在课程文化的内涵、特点,课程文化的存在形式、存在形态等问题上取得了初步认识。主要表现在:

一是多元化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主要有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以及强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正是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形成目前教学活动的丰富性。二是以“仁爱与情感”、“和谐”、“价值与信念”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三是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等为标志的课程实施文化。

在部分中小学,结合学科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文化的实践探讨。如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以“理解与交流”“批判性思考”“审美体验”为语文学科的文化学基本特征,同时探讨多元文化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自我文化身份的确认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交流与批判。而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还包括数学态度、基本的思维方式、重要的思想方法、理性的艺术以及求实、质疑的理性精神。数学教学文化的表现形态,不仅要理解运用数学概念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而且要会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书刊文献,会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有观察问题的全面深刻性,计划策略的主导性与严密性,处理方法的条理性与简洁性,反思总结的批判性与概括性,以及勤奋求实,善于反思批判,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是一种新的数学教学观。

(五)课程实施及策略问题

课程实施,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教学策略,同样是课程发展的关键内容。如何构建体现发展性的课程活动实施方式,重点在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形成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

1.确立现代教学观、学习观。重新界定“学习”的概念,揭示学习过程基本结构与要素,重点阐明现代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与创新性。学生的学习具有选择性、研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学校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学习的内在机制及学习特点。

2.基于“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思路,作为对过去那种单一的“授——受”活动方式的突破,在课程实施方面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以学生知识主动建构为特征的课程实施状态,并形成了不同的活动方式,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以“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实施发展性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度;合作学习与探讨的实效性:学生自主选择及差异发展;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确立体现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观与价值观,进行有效教学的水平评估,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使学生会学习、会创造。

总之,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思考和表达,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使学生领悟生活与知识的关系,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学会反思。

(六)现代课程发展的教育技术支撑问题

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止引发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信息技术本身将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导致课程与教材的变革。如何借鉴先进国家的宝贵经验又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求高科技与课程现代化的结合点。我们研究的重点: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二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导致学习方式的变革。

事实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重人的影响,导致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导致了网络学习、虚拟学习、弹性学习、远程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总体分析,通过变革性实践,使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正在达成它的三个目标:一是通过优化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握基础教育课程建构的基本规律,建构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三是造就一大批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教育专家,初步形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多种实践形态和基于中国本土的课程改革理论观点。

三、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面临的困惑及方法论思考

作为一种战略举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在深层次上应同答:如何通过深度探1、形成共同的研究主题和学术话语。现代教学生成发展的紧迫问题是,如何把握现代教学发展的研究主题、逻辑起点和研究域?对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批判性反思的视角是什么?

2、寻求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的诸多争论,突破实证主义的认识论框架,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教育创新发展的当代价值,二是

3、参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读懂学科、读懂教师、读懂学生。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

讨,形成共同关注的主题和研究范式,提升理论水平,进一步在变革性实践中加速发展。在多种教育思潮理论并存情况下,如何寻求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的宝贵启示,三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思想资源的特质。发展,是在教育变革性实践中生成,在变革性实践中展现。面对当前存在的将改革形式化、简单化、绝对化的误区,参与变革性实践,核心在于发展和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价值的评判如何逼近真实的客观?对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概括提升这两个难题。

4、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环境条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以及制度障碍的存在,如何处理好课程改革发展中的若干矛盾。包括:维持系统与变革系统合理运作的关系;寻求中介,实现理论构想向实践操作的转化: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关系:内在优化与外在社会压力的关系;以及课程形态个性化发展中共性与个性关系。而现代意义的基础教育课程正是在变革与适应、解放与控制互动中生成与发展的。

结语

中国具有进行原创性研究的优势,这种优势潜力的挖掘,一是要充分调动深厚的本十资源、经验和智慧,二是与现代世界新思维进行深刻的、有对等话语权的文化对话,从而在新的平台上不断进行学理性的创造,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问题上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成果。

注释:

[1]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历程[J].教学与研究,2001(8):18q6.

[2]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4):5

--8.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1(7)

2.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人学学报(社科版),2001(5)

3.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参考,1996(5)

4.鲁洁.应对全球文化:提升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5.吴康宁.价值的定位与架构:课程目标的一种社会学释义[J].教育科学,2000(4)

6.桑新民主编.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7.[美]嘉格伦著.网络教育——21世纪与教育革命[M].万小器、程文洁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Cairns,J

Press.

10.Young

SaddleGardner,,R.&Lawton,D.(2000).ValuesandCurriculum.London:WoburnPai&Adler,S.A.(2001).CulturalRiver.Nj:PrenticeHal1.FoundationsofEducation(3thed.).Upper

ThePracticeofCurriculumRevolutioninChina:intheView

ofSchoolingInnovation

PeiDina

(EducationCollege,Beijing

Abstract:AsthetimesNormalUniversity,BeiJingsociety100875,China)ofPrimaryandprogressandadvances,curriculum

SecondaryEducationinChinarenovatestheformersystemdeeply.IntheViewof

SchoolingInnovation,curriculuminChinahasrealizedreforminvalueorientationofcurriculum

oftarget,curriculumstructure,curriculumcontent,andresearchimplementationmethodologyofstrategycurriculum,educationaltechnology

curriculum.

Keywords:SchoolingInnovation,curriculumofbasiceducation,reformationalpractice

作者通讯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人学教育学院(100875)

联系电话:010---58210642

电子邮箱:peidina@vip.sina.tom

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作者:

作者单位:裴娣娜北京师范人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875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